在限行的日子里——西安市实施机动车限行观察
2016-12-14 09:20:17   来源:人民网

自从西安今冬实施重雾霾天气机动车限行管理后,开车出门,先看微信朋友圈消息成了不少车主的新习惯。从一开始的吐槽,到理解、接受和支持,“限行”无声地改变着这座城市。

11月4日,西安市首次限行,上午11时许,南三环曲江大道转盘附近,一块限行公示牌显示当日限行尾号为4和9。 本报记者 赵晨摄

本报记者 赵晨摄

西安市在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状态时,采取机动车禁限行措施。 本报记者 赵晨摄


 
“明天还限不限,限的是几号?”自从西安今冬实施重雾霾天气机动车限行管理后,开车出门,先看微信朋友圈消息成了不少车主的新习惯。从一开始的吐槽,到理解、接受和支持,“限行”无声地改变着这座城市。
1、缓堵保畅,立竿见影 
“自从雾霾天实施限行以后,开车上路明显感觉通畅多了。之前在西安市区除了每年过年的前几天,剩下的全年都是堵的。再要不小心赶上个早晚高峰期,有时候真想把车往那儿一扔直接走回家。”赵先生说出了很多西安车主的心里话。
“从唐延路到太傲广场,西二环是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走的路。平时需要近1个小时的车程,在限行日只需不到30分钟就能到达,这个变化实在太明显了。不谈限行对雾霾治理发挥了多少作用,仅在缓堵保畅方面我就给它点赞!”市民郭永说。
根据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数据显示,限行实施以来,全市的交通流量状况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拥堵情形得到有效缓解,交通事故量大幅下降。
“以东二环金花路立交非常拥堵的这个路段为例,自从限行了以后,它早晚高峰的平均车流量下降了50%左右,通行速率提升了30%以上。在限行日,咱们的早晚高峰全市的道路基本上是畅通的。全市的接警量下降了30%左右,事故量下降了27%左右。”西安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调度科调度组组长李沐檀说。“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限行20%车辆,达到的效果不仅仅是减少了20%的尾气排放。因停驶车辆减少和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加快、时间缩短,减少了过去因拥堵导致的怠速状态下尾气大量排放,实际达到减少尾气排放效果要远远超过20%。”
交警部门的数据和市民的直观感受,充分反映了机动车限行对于古都西安缓堵保畅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对于有车的市民而言,每周有一天不能用车,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么?
“影响肯定是有的,对于像我这样每天靠开车上下班的人而言,一开始也会有很多抱怨,尤其是刚开始还不适应新规则的时候,有两次都是开车出门了才想起来当天自己车号限行,又把车开回去。不过现在已经慢慢适应了,如果赶上限号,那就公交地铁,再不行就滴滴打车。开车是方便,但咱也不能离了车,日子就不过了嘛!”车主张元先生说。
“开车是为了方便自己,少开车则是为全社会作贡献。我孩子才两岁,家人都特别担心雾霾对小孩的伤害,我们也会给家里买空气净化器,出门戴口罩。但这些都是防护措施,想要根治雾霾,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开车,绿色出行,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车主汪莲女士说。
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刘军在接受采访时说,限行期间,通过街面交通流量统计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车主对重污染天气机动车禁限行管理工作都能给予理解,从行动上支持和响应西安市治污减霾工作。
2、治污减霾,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PM2.5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和道路扬尘等就属于人为源。那么,西安实施重雾霾天气机动车限行管理对于雾霾天气的改善效果如何呢?
记者从西安市环保局了解到,西安市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约31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24.5万吨,碳氢化合物(HC)2.5万吨,氮氧化物(NOX)3.8万吨,细颗粒物(PM)0.2万吨。
以11月15日—18日连续4天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数据分析,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限行前下降约17.5%。按照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测算模型测算,11月18日对尾号为3和8的机动车采取限行措施后,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每天排放量减少约148吨。其中:一氧化碳(CO)约116吨,碳氢化合物(HC)约12吨,氮氧化物(NOX)约19吨,细颗粒物(PM)约1吨。由此测算,15日—18日限行期间,西安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减少各类污染物约590吨。
限行如此有效,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明显感觉到眼前一亮,拨霾见日呢?做一道简单的乘法题就可以找到答案。
北京曾经分析过PM2.5来源的不同构成,其中机动车排放因素占22%,上海的PM2.5来源分析中,机动车排放因素占25%。根据2015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机动车尾气对西安市PM2.5的贡献约为21.4%。
以西安机动车排放占PM2.5来源20%计算,限行日每天减少20%的车辆排放,对于PM2.5来源总量而言不过减少了4%。
引得满城风雨的机动车限行,原来只能做出约4%的减霾贡献,这个结果未免让人有些沮丧。“加大力度,支持限行常态化,甚至可以考虑尝试单双号限行。”“杯水车薪,干脆别搞了。”一时间,有人叫好,有人唱衰。
“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减霾效果而感到沮丧,是因为我们太期待奇迹,对于限行效果的期望也定得太高。”西安市民张雯女士很冷静的分析说,“雾霾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单由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理智地看待雾霾治理。要有耐心,更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认为西安开始实施机动车限行很好,只要对雾霾治理有帮助,我们就应该支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嘛。”
3、城市管理,又逢考验 
城市管理是一项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针对机动车的限行,让许多原本就存在的城市管理短板问题愈加显眼。
龙渠堡位于东关南街街道办辖区内,以其周边建筑老旧,道路狭窄,车辆通行困难闻名远近。“我们的小区里根本没有车位,每天晚上都只能把车占道停放在路边,早上赶八点前开走。上个月西安开始限行,白天不挪车肯定就是一张200元罚单。”家住附近的罗先生很头疼限行日自己的车无处容身。还有群众反映,晚上免费的路边车位到了次日白天就成了收费车位,昂贵的停车费用也让人心疼不已。
根据西安市机动车停车行业协会数据,目前西安市共有255万辆机动车,每天新挂牌的机动车逼近2000辆。但全市注册车位总数只有47万个,每年因停车引发的违章约有50万个。在限行日,20%的机动车禁止上路,路松了,却让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城市车位更加捉襟见肘。
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问题同样让人担忧。根据西安市规定,黄标车、无标车禁止进入市区三环。但雾霾的产生可不会分区域,分路段。大量存在于西安市区周边的黄标车、无标车、老旧车等依旧在路上行驶,排放着大量污染物。随着空气的流动和污染物的扩散,西安市主城区根本无法独善其身。
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约255万辆。其中汽车约240万辆,按燃料类型划分,汽油车(含天然气汽车)约224万辆,柴油车约16万辆;按排放标准划分,国Ⅲ(不含)以下汽车约32万辆,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汽车约208万辆。
这些机动车中排放量也各不相同。其中,怠速状态下机动车排放量大。据测算,汽车在拥堵或怠速时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排放,是正常行驶状态下污染物排放的10余倍;黄标车及老旧车属高排放车辆。据测算,一辆汽油黄标车的排放相当于14辆国Ⅱ或28辆国Ⅲ汽油绿标车的排放。当前,占西安市汽车保有量13%的黄标车和老旧车,其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5%以上;此外,柴油车也是机动车的排放“大户”。据科研部门测算,一辆重型柴油车的排放相当于200辆国Ⅳ标准小轿车的排放。当前,占西安市汽车保有量约6.5%的柴油车,其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约13%,占汽车颗粒物排放总量近90%。
除此之外,公共交通的发展滞后问题同样引人关注。“我们不能要求政府一夜之间就把地铁修到9号线,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公交车仍将是老百姓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它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站点设置不合理,部分线路配置车辆太少,车辆老旧不能及时更新等。”市民王晓楠说,“而且,西安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太低。就拿一个候车电子提示牌来说,杭州在十年前就已经在全市覆盖使用,乘客在任何一个站点都可以了解到下一趟车的到达时间,但直到今天,西安仍没有半点智能化的影子。这绝不是技术水平达不到或者成本太高用不起的问题,而是一个服务理念的问题。”记者 张江舟

[责任编辑 文稳翔]

相关热词搜索:西安市 机动 日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