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仿制药品门槛低惹的祸
2017-02-27 09:36:19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沙莎 见习记者 李羽佳)“咳嗽买个糖浆都能买错,真是人老了,眼睛也不中用了”,说这话的辛女士为了给自家孙子买止咳糖浆已经是当天第二次跑同一家药店了。辛女士告诉记者,4岁半的小孙子只喝京都念慈菴的糖浆,红色的包装盒子她总是一眼就能挑出,可药店最近又进了另外一种红色盒子的糖浆,辛女士一着急也没仔细看,开了药就回家,孙子说味道不对,怎么都不喝,再一细看不是常喝的那种,是贵州的一家药厂生产的,之前也没听说过,无奈她只好再跑一趟。

仿制药品的准入门槛低,市场需求量大,使得大量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的药企依靠购买大药厂的原料药进行制剂加工生存,甚至有小企业打擦边球,通过改变产品规格扰乱正常的产品竞争。西安一家老牌药企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药厂6克10袋装的药品零售价是14块8毛,而小药厂的同类产品10克15袋装卖25块,价格是大药厂的1倍多,药量看起来却是近3倍,“你去对比这俩药的成分就知道了,看看小药厂在里面加了多少东西”。靠药效、靠口碑、靠多年积攒下的固定顾客群成为大药企应对大量同类仿制药的砝码。

仿制药因不需要研发成本和技术改进的压力,只需要在母核上做新的化学合成,或者换上自家的包装就能出售,大量以次充好的药品进入市场,在品种和品牌方面给了普通市民更多选择,但却将为了多出售而给药店销售人员的回扣转嫁给消费者,对大厂家利薄、效果好的药品构成了冲击和排挤,扰乱了市场竞争。

[责任编辑 展俊]

相关热词搜索:门槛 药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