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西咸新区这样一路走来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
>>发展历程
2002年,陕西省提出“西咸一体化”建设构想;2003年,西安、咸阳两地对开公交线路;
2006年9月,西咸两地电信并网;
2008年,西安地铁一号线设计线路通至咸阳;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2月21日,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暨西安沣渭新区、咸阳泾渭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西咸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0年12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西咸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5月17日,陕西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西咸新区以新面孔呈现出来;
2011年5月31日,陕西省政府设立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省长江泽林兼任管委会主任;
2011年6月10日,陕西省政府批复《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2011年6月13日,陕西省政府在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对外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2011年8月10日,陕西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陕政发〔2011〕46号);
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西咸新区列为西部重点建设城市新区;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陕西西咸新区,提出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2014年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赋予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先行先试权;
2014年10月17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陕发[2014]10号);
2015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考察时指出,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
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推动国家级新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通知》,对西咸新区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以文化促发展”等三大改革任务。
>>产业发展
西咸新区以“集约、集群、集成,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五个新城布局十大产业园区,形成五个新城产业互补、错位布局、协同发展的局面。
空港新城重点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B区、临空产业园区。
沣东新城重点产业园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六村堡新加坡产业园。
秦汉新城重点产业园区:五陵塬文化产业园区、周陵新兴产业园区。
沣西新城重点产业园区: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国际文教园区。
泾河新城重点产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地理信息产业园区。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整理
>>新闻链接
西咸未来15年蓝图要打造大西安新中心
在《西咸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送审稿)中,核心便是西咸新区与西安融合。在总体规划中,对区域的战略定位、空间结构、产业提升、市政建设、多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较多调整。
去年8月,华商报曾大篇幅报道过“西咸未来15年的蓝图”,在城市空间结构上,西咸新区新一轮总体规划将原“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调整为“一河两带三轴一核心五组团”。基于优化新区空间结构,着力建设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的考虑,将以南北纵贯的城市发展轴、西安中轴线北延至泾河新城的文化传承轴以及串接西安市主城中心与大西安新中心核心区的丝路经济轴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动脉”,通过丰镐大道、沣泾大道、绕城高速、老西宝高速、新西宝高速等构建快速交通网络,还将规划轨道交通16号线等融入大西安轨道交通网,建立系统完善、层级分明、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2015年6月,西咸新区就曾出台优美小镇规划,新一轮规划则更进一步,构建“大田小镇”、“大城小园”的布局模式,将使“500米见园”、“300米见绿”成为可能。公共交通方面,西咸新区将成立公交公司,全面统筹负责公共交通事宜,未来将通过1号线二期、5号线二期等线路规划,同时增加快速路线路,未来新区居民有望享受“十分钟到地铁站、五分钟到公交站”的便捷体验。城市生态方面,新区将践行低影响开发理念,共划定7大片区10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重点区域,规划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华商报记者 肖琳
[责任编辑 文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