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小戏《哎呀呀》入围群星奖公示提名,主创团队笑开了花。
西部网(记者 王不帅)以渭南市秦腔剧团等基层院团为班底出演的秦腔现代剧《家园》登上本届艺术节开幕式舞台,线腔现代戏《洽川人家》、阿宫腔《王魁负义》入围本届艺术节展演剧目,加上已获得群星奖提名公示的秦腔小戏《哎呀呀》,渭南市在本届艺术节可谓刷爆了存在感, “戏窝子”的名号足以让人侧目。
《哎呀呀》群星奖决赛演出剧照。
《哎呀呀》通过一位县委书记深入基层、明察暗访低保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特殊场景,塑造了一位心直口快且富有正义感的乡村妇女形象。这样一部情节小、人物少的基层小戏缘何能受到群星奖青睐?10月26日,《哎呀呀》编剧李红,演员刘志政、闫雪玲,作曲李利做客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新闻中心网络访谈室,解读这部秦腔小戏的独到之处。
塑造的人物在农村有广泛代表性
县委书记要走访村上,村干部给杨嫂叮咛:书记问到村上低保评选、贫困户审查的时候,你就用“哎呀呀”三字糊弄过去。“哎呀呀”三字由此贯穿全剧,反复15次出现,不断渲染戏剧冲突的同时,营造出特点鲜明的讽刺效果和引爆现场的笑点,以小见大、发人深省。
剧中饰演县委书记一角的刘志政说:“我生活在农村,当过基层干部,戏里的场景故事非常熟悉。戏中的杨嫂心直口快、性格泼辣,现实中这样的人是每个村的‘名人’,也是明察暗访工作的最佳渠道。戏虽小,但贵在每个角色都是群众熟悉、在基层农村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群星奖能看上咱《哎呀呀》,我觉得这点很关键。”
《哎呀呀》群星奖决赛演出剧照。
直指人性弱点散播有温度的艺术能量
剧中的杨嫂是戏剧核心角色,是矛盾冲突的集中点,其心理的变化成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在村干部的干扰之下,杨嫂对着书记欲言又止,一改往日的心直口快,眼神闪烁、含混其辞,“哎呀呀”成为其口头禅。又渐渐被书记的正直大义点醒,恢复往日的心直口快,竹筒倒豆子般说出村上扶贫工作中的“不正常现象”和不公正事件。
编剧李红说:“‘哎呀呀’制造出的笑点背后,是人骨子里趋利避害的本性。大笑之后,是心生愧疚:我也是这样的、我能够做的更好吗?保留希望、回归正义又是人心所向。这种内心的挣扎和挣扎过后回归正义的爽快感,会让人热血沸腾,散发有温度、有冲击力的艺术力量。剧目的文本价值,《哎呀呀》绝对有独到之处,是够得上‘艺术’标准的。”
《哎呀呀》群星奖决赛演出剧照。
关注农村常见事秦腔仍有大作为
很多人都认为,秦腔的受众绝大多数都是农村老年人,并且受众人群在不断萎缩。剧中主角闫雪玲说:“以前可能有这种趋势。但近几年、尤其是习总书《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秦腔又回暖了。《哎呀呀》在巡演的过程中非常受欢迎,很多中青年也非常喜欢,关注农村常见事,秦腔仍有大作为。”
作曲李利说:“在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指导下,我们的戏做了很多创新。坚持秦腔音乐要素、延续秦腔音乐大气厚重的特色、保留传统唱腔的基础上,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尝试,就是去掉一些唱段的‘调门’,让人物直接进入激烈交锋的对手戏。‘调门’能够呈现传统秦腔的仪式感,但年轻人会觉得有些拖沓,这种直接进入的方式使得表演更有张力、节奏更激烈,更符合现在年轻观众的口味。”
(责任编辑:任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