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全国民政系统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

2015-07-29 09:15:20来源:解放军报

他是老干部身边“110”

——记广州市越秀区第四军休所所长刘广根

■本报记者 濮 照 通讯员 钟本昌

“老首长,我是刘广根,有需要请拨打我的手机号码,保证24小时开机,第一时间帮您解决困难。”广州市越秀区第四军休所所长刘广根任职15年来,每次与新来的老干部见面,都要说这句话。

这个承诺,刘广根履行了15年。

由于历史原因,该军休所是座9层无电梯的老楼,许多老干部年纪大了,上下楼很不方便,特别是一些生病的老人,只能抬着上下楼。在老干部需要帮助的时候,刘广根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

有位老干部因为肾衰竭,每两天要去医院做一次透析治疗。刘广根带着工作人员,每次都准时来到老人家里,抬上抬下,一直坚持了8年,直到老人去世。每当看到刘广根累得满头大汗,老干部们既感动又心疼,称赞他是身边的“110”。在那些年里,刘广根不知道背过、抬过、搀扶过多少老人上下楼。

“自己辛苦是小事,老干部不方便是大事。”刘广根想:一定要想方设法给老干部装上电梯。有了想法马上就干。他四处奔走,找领导机关协调经费,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在2013年完成了电梯改建工程。

电梯建好了,刘广根反而更忙了:谁家遇到急事、难事,老干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一次,一位老干部打电话跟刘广根聊天,说老伴去世前没有享受到房改待遇,如今成了一个心结。原来这位老干部的妻子刚退休到另一个军休所时,便因病不幸去世。由于各种工作关系正在交接中,房改经费在哪里申领并不明晰,办了很久也没有办下来。

这原本并不属于刘广根的工作范围,可是他得知情况后,主动多方联系,终于为老人申领到了应得的房改补助。

从看病住院到衣食住行,从安全防范到邻里矛盾,15年来,只要老干部有需要,刘广根就像“110”一样第一时间来到老干部身边,帮他们排忧解难。

由于口口相传,刘广根也名声在外,每年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时,就有许多人点名要来他这个军休所。“其实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老首长们对我的鼓励太多了。”刘广根说,在这工作了这么多年,感觉老干部们就像亲人一样,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晚年幸福,是自己最大的愿望。

他能读懂老干部每个眼神

——记西安市军休中心主任蒙俊卿

■周德峰 本报记者 贾保华

“视军休干部为亲人,你不但不会感到苦和累,而且还能从中收获许多幸福和快乐。”这是西安市军休中心主任蒙俊卿的心得。

西安市军休中心共有离退休老干部1799名,年龄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64.5岁,分布在全市27个片区。蒙俊卿上任8年来,为老干部做过多少好事实事,送过多少老人去医院,他没有统计过,也无法计算出来,但老干部心里有杆秤:他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的亲人!

“我们在部队工作了一辈子,对部队的情结永远断不了,经常梦到穿军装的日子。如果能再到部队过过军营生活那该多好啊!”去年,蒙俊卿在和老干部聊天时,发现很多人都非常怀念部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蒙俊卿多方协调,积极联系驻军部队。很快,1000多名老干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分三批赴兰州军区驻陕某部参加重返军营主题活动。

队列训练、打靶比赛、与官兵一起用餐……老干部们那股久违的精气神全提起来了,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训练场上“拼杀”的年代。

做老干部工作,不但要用心,而且要用情。蒙俊卿在工作中发现,一些老干部的孩子工作忙,有的在外地工作,老干部们成了孤独的“留守老人”。“这个时候,你就得把老干部当成自己的爹妈,常‘回家’看看。”蒙俊卿与老人朝夕相处,留下许多动人的佳话。

一位叫段木会的老人在一次晨练中摔倒,导致脑出血。老人住院那段时间,蒙俊卿几乎天天都去看望他。尽管老人失去了意识,蒙俊卿仍耐心地与老人“交流”,给他讲中心活动开展情况,一起回忆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老天不负有情人,老人最后居然能发出简单的声音,并能与子女交流。

“老人们最怕的是孤独。”如今,在蒙俊卿的组织下,军休中心“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书画班、音乐班、瑜伽班……数十个兴趣班让老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老干部们都说,刚退休时觉得日子会很难熬,没想到现在日子过得依然很充实,这多亏了我们的好主任蒙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