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全国民政系统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

2015-07-29 09:15:20来源:解放军报

像照顾父母一样照顾老干部

——记锦州市军休干部第一服务管理中心

■本报记者 牛 辉 通讯员 刘 静

7月20日下午,记者跟随锦州市军休干部第一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王凤君来到军队离休干部卞国泰家中探访。刚进门,卞老便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他们比我们的儿女都贴心。”

卞老是1985年首批移交地方离休干部中的一员。30年来,该中心服务老干部所做的点点滴滴都记在他的心里。

在卞老家中,一张他与老伴“钻石婚”的水晶照片引起记者的关注。他介绍说,这些年来,中心工作人员为军休干部建立了健康档案,配齐了歌舞、书画、球类等活动设施。这张水晶纪念照,是中心为“钻石婚”夫妇举办婚礼庆典时,特地为他们制作的。

从卞老家中出来,王凤君接到一个电话:该中心退休干部李广顺的护理费批下来了。原来,李广顺退休后虽然移交到该中心,可人却远在山东临沭定居。近段时间,李广顺由于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老伴也因两次脑出血致使行动不便。前些日子,该中心专门派人前去看望,并决定为李广顺申请护理费。听到这一承诺,李广顺夫妇喜出望外:“中心就是我们老两口老有所养的依靠!”

王凤君告诉记者,该中心现有758名老干部,谁家有个头疼脑热、大事小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中心。近年来,他们先后为军休干部印发“爱心联系卡”,办理“老年卡”,组织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慰问、巡诊,使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走上了亲情服务、科学管理、文化养老的良性发展之路。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军休家园”“全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在该中心荣誉室,8块奖牌熠熠生辉,“全国先进军休干部”刘信珍老人激动地说:“这些荣誉,在我们老干部眼中就是值得托付晚年的见证!”

那年5月,该中心退休干部李燕在重庆一家军队医院病逝。得知老人去世时只有1个儿子在身边,该中心派工会主席和有关同志前往吊唁,并为老人主持了遗体告别仪式。每当提起这件事,许多军休干部不禁感慨万千:“有这群和儿女一样亲的亲人在身边,我们安度晚年有保障!”

她焐热了老干部的心

——记南京市鼓楼区第三军休所所长朱爱萍

■本报记者 代 烽 通讯员 杨 康

“干服务工作,一定得把心焐热。”这是南京市鼓楼区第三军休所所长朱爱萍的一句口头禅。多年来,她以“用心、暖心、热心”赢得了老干部们的心。

8年前,随着接收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人数的增加,军地有关部门决定筹建军休七所。一切从零起步,谁能当“领头雁”?经过精挑细选,组织看中了朱爱萍。

2007年11月,朱爱萍走马上任,负责鼓楼区军休七所的组建工作。困难远比想象的多,除了几间办公用房,军休七所连个开会的地方都没有。不少老干部投来怀疑的目光:“这样差的条件,能搞好保障吗?”

“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在白纸上画出好作品。”朱爱萍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争取老干部的支持。党总支、管委会等组织建了起来,钓鱼、旅游等活动开展起来,老干部们的心慢慢地被焐热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军休七所在建所不到5年的时间里,荣获“江苏省先进军休所”“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

2012年6月,朱爱萍调任鼓楼区军休三所当所长。所里有一间房屋被人占用多年悬而未决,老干部对此意见很大。了解情况后,朱爱萍多次与占用人商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收回了房屋,解开了老干部们多年的心结。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房管费收取一直是困扰军休三所的一个难题。朱爱萍坚信:“只要服务到位了,把大家的心暖热了,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平日里,她不间断地家访,嘘寒问暖,时刻让老干部以及家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节假日,她举办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让老干部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情;有重大政治活动时,她组织老干部读书看报,联系有关部门参观……真情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不久后,军休所顺利收缴多年拖欠的房管费用。

“老干部辛苦了一辈子,我们必须以‘儿女之心、晚辈之情’热心搞好服务。”老干部生病住院,朱爱萍亲自上门慰问;老干部临终,她和工作人员帮助处理后事,让老干部走得体面。

去年11月的一个周末,一位老干部迷路被人送到派出所。在家休息的朱爱萍得知情况后迅速赶到派出所,将老人接回家,为她做好饭,看着她吃下去。

付出辛勤,收获桑榆。去年底,朱爱萍被民政部和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军休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