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进军营”,驻区部队积极参与蓝天下至爱捐赠活动
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五届荣获“上海市双拥模范区”称号,在双拥工作领域徐汇区可谓荣誉等身。然而对徐汇区而言,探索双拥工作的“徐汇模式”,创造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的“徐汇经验”,是他们更进一步的着眼点。
融,这个字眼中既蕴含着徐汇区的历史基因,也隐含了徐汇双拥的独特符码。融,既是动词也是形容词,既是徐汇双拥的工作方式也是徐汇双拥的工作成果。认识到“融”的多层含义,也就进入了考察徐汇双拥的多重视域。
融汇——整合区内资源,创造双拥全平台
融是融汇,是汇总,是汇入,是汇流成河。
双拥是一个牵涉到军地各方的系统工程,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双拥工作模式是当前的主流。然而如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主动性,如何让不同部门在双拥工作中“无缝连接”形成合力,始终是一个课题。
徐汇区对此进行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制度创新。
首先便是总体制度上的“汇总”。徐汇区建立了双拥工作的标准化考核机制,这个指导性机制成为区党政机关年度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并据此制定下发了《徐汇区双拥工作考核标准》及《徐汇区街道镇双拥工作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有效形成了全区双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总体化运行。
其次,徐汇区对双拥工作采取了“汇入”措施。双拥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区领导每年参与军事日活动、各单位每年参与军事活动、处科级干部在军队驻地参加培训,尤其是初任公务员必须在军队驻地进行培训……十几年来,初任公务员培训整体汇入双拥工作,从警备区特警团到预备役师三团,军队就是徐汇区初任公务员队伍的培训基地。这也使得公务员队伍和双拥产生了深层的密切关联。
双拥也已经“汇入”了徐汇区大中小学的专题教育,从新生军训、国防知识竞赛、军事夏(冬)令营,到历年在市里比赛中名列前茅的走进边防线活动、到首创的全日制龙南少年军校,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深入徐汇校园。
双拥还被“汇入”了区域党建和两新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区域党建部队参与、组织开展网上知识竞赛、漕河泾光大楼宇青年拥军、组织两新组织参加“龙华魂”爱国主义系列活动、博库书城拥军……党建和双拥在徐汇区达成了融汇。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最具开创性的当属“双拥俱乐部”的建立。
早在2012年,徐汇区就开始着手建立双拥俱乐部。这个特别的俱乐部,既没有实体,也没有楼宇,甚至没有常设办事机构。但它的社会能量却又十分巨大,从各类场馆、文化资源到教育资源,无所不包。双拥俱乐部秉承的就是“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以此为指导思想,区域内的足球基地、篮球基地、羽毛球基地、乒乓球基地、培训基地、双拥文化广场、“龙华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切可整合资源都被整合起来,汇流成河,变成一个军地共建的平台。
由于双拥俱乐部这个平台的出现,徐汇区的双拥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从传统的“节庆双拥”变成了“全年双拥”,从传统的“政府双拥”变成了“社会化双拥”,从传统的“点对点双拥”变成了“全区域双拥”。因为整合资源的过程,也即是扩展双拥工作影响力边际的过程;运用资源的过程,也即是彰显军民鱼水情的过程。
而在整合了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之后,一个横跨军地政府三界的双拥全平台已呼之欲出。这便是徐汇双拥“融汇”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