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指导战士种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时光流转,如今的老包已到了耳顺之年,无儿女的他和老伴相依为命,这几年高血压和痛风病很严重,几乎不能下地干活,连走路都很费力。
40年拥军情,感动了边关的山山水水,也感动了一茬茬官兵的心灵,大家记住了他的情,也投入了莫大的感恩。山腰分站每到新的主官,都要去老包家串串门认认亲,逢年过节,官兵们总会带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前去看望,或是请他到部队聚餐。无论他和老伴谁生病了,站里马上派出卫生员前去检查治疗。如果好几天没看到他,分站领导马上会派官兵前去探个究竟。
2015年春节,河口站站长杨剑波、政委钟海荣双双来到山腰看望老包。握住老包干粗的手,两位主官回忆了从前的许多事,他们感慨地说:“你的故事我们都听说了,你为部队做了几十年好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四期士官毛应平是分站最老的士官了,在分站十几年军旅生涯里,老包对部队的点滴真情全装在了他眼里。毛应平说:“他同我们战士说话时,眼神里流露出的那种温暖,如同与自家孩子交谈。”遇有周末闲暇,毛应平就去老包家里坐坐,陪他聊聊天,帮他挑挑水,走时把院落打扫干净,然后再揣上老包摘的几只水果兴冲冲回去。
2014年7月中旬,一连几天的大雨,把山腰分站监护中队队长猫良元的心揪紧了。他想起了前几日,他去老包家地里瞧过,一大片黄灿灿的苞谷已经成熟了。本来正要带着官兵下地收割,不巧碰到这场连阴雨。如果雨再下去,苞谷就会腐烂在地里。吃过早饭,猫良元和3名战士穿上雨衣出现在苞谷地里,大伙儿踩在稀松的泥地里,掰苞谷,挖秸杆,担挑筐扛,硬是把一千多斤苞谷抢收了回去。
2015年4月份以来,滇越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改为集装箱运货,每日车次比以往加大两倍,在山腰分站官兵的辛勤努力下,每日有成百上千吨货物穿梭于中越两国。
清脆的汽笛声依然在红河谷里响起,奔流的南溪河一日不歇地流过山涧丛林。寻常的日子里,老包循着汽笛声向那火车站台望去,看着战士们忙碌的身影,他会不由然露出欣慰的微笑,想想细碎的往事,而后惬意地吸上一大口烟。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