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76位抗战老兵共度重阳 现场寻战友互留联系方式

2015-10-19 13:50:23来源:现代快报
“战友,保重!”在笑声、歌声和掌声中,76位抗战老兵握手、相拥,道不尽的往事和深情。并在临别前相约:“明年此时,我们再聚!”

\

老兵夫妇陈世勋、何静芳身体抱恙,坚持参加聚会

老兵现场寻战友

互留联系方式

活动前一天,92岁浙江老兵周福康刚到南京,就许下一个心愿,“我要好好看看一起战斗过的兄弟们!”昨天,有着和周福康一样想法的老兵们,还真不少。一到场,他们就心急地找寻起昔日战友,有的找到了,就惊喜地拥抱,热烈地交谈,会场里好不热闹。

现代快报记者根据之前掌握的老兵名单,也开始牵线搭桥。南京老兵李忠保和上海老兵钟志仁,就这样相识了。他们同岁,都是96岁。“我是74军57师的。”“你也是74军的?我是74军直属工兵团的。”钟志仁听力不好,就和李忠保耳朵贴着耳朵交流。握手、相拥,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当年战场上不相识的兄弟,在时隔70年后却相遇了。

老兵纪仲舒、卢华、张振源等人,也挨着桌子依次看过来。“我想找找老同学”,纪老爷爷嘿嘿一笑。1942年底,纪仲舒考入黄埔军校,后分到特科总队。昨天现场一番询问,老人有了不少收获,每找到一位老同学,他都会拿出纸笔,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现在同学少了,我们这些得多联系。”张振源则找到曾同在33集团军的叶祖钧、孙道成两位老战友。

上海老兵一眼认出

照片中的老战友

上海老兵钟志仁,无疑是昨天现场收获最多的一位。除了结识74军战友、南京老兵李忠保外,钟志仁还从杭州志愿者吴缘那里得知,在浙江诸暨生活着一位名叫金乃忠的老兵。而这位金老,曾是钟志仁多年的同学、战友,两人已经70多年没见了。

资料显示,1920年,金乃忠出生于浙江省诸暨,20岁那年,他又考入黄埔军校18期工兵科。钟志仁也是这一年进入18期工兵科的。“他目前就生活在诸暨,很遗憾,这次聚会他没能来。”吴缘翻出金乃忠的照片,钟志仁一眼认出,激动地说“对,就是他。”

吴缘说,如此巧合的事情,实在让人兴奋。他准备征求一下两位老人的意见,然后组织他们再相聚。

爱心企业、志愿者:

最看重老兵开心

如此大规模的聚会活动,如何保证安全及时地接送抗战老兵,成为重中之重。值得一提的是,长期致力于公益活动的南京中北的士公司,承担了这次所有在宁老兵的接送工作。

昨天上午不到9点,31辆印有“中北”字样的出租车,陆续将老兵们准时送达。下午1点活动结束前,中北的爱心司机们又等候在会场外,然后将老兵们安全送回家中。“抗战老兵是我们最敬佩、最敬重的老人,这项活动应该坚持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和平来之不易。”中北服务明星总队爱心车队队长蒋礼平说。

还有多家爱心企业长期关爱抗战老兵群体。这次的重阳聚会,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仁德基金会、镇江宝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南京宁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南京半岛摄影股份有限公司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来自上海交大校友会的陈金花和祝王军,也倾情加入到昨天的关爱活动来。

而现场最忙碌的,就是来自江浙沪三地的志愿者了。昨天,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我们爱老兵网、上海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结成江浙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同时还与驻宁高校联盟结成联盟。“能服务好老兵,让老兵们开心,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上海志愿者虞洋说。而杭州志愿者吴缘是一名老兵后代,他表示,要把所有参加过抗战的老人都当作自己的父亲来看待,为他们服务是应该做的。

相聚总有离别时。当活动接近尾声时,老战友、新相识们,一一拥抱作别。你嘱咐我,我嘱咐你,共同许下约定:“大家好好保重身体,明年重阳,我们再相聚!”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