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老兵16岁加入新四军还没枪高 照样扛枪向前(图)

2015-07-27 13:56:26来源:广州日报

\

沈日光老人

\

参加抗战时的沈日光

军旅爱情 抗日胜利后才结为连理

在抗日战争中,杨玉珍也收获了爱情。她与后来成为她的丈夫、时任新四军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卫生部教导员的耿光万,正是在军营中相识的。

耿光万是陕西绥德人, 1934年参加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工农红军,经历过许多战斗,成了著名战斗英雄。当时,由于耿光万在战斗中负伤太多,只能转移到后方养病,在养病时,还兼任三师十旅卫生部教导员,成为杨玉珍的领导。

杨玉珍说,第一次见到耿光万,是在一次文工队演出活动中。当时,她跟随文工队在台上演出,耿光万则带领部队官兵在看节目。“我只看了他一眼,就觉得这个小伙好英俊。”然而,由于是战争年代,彼此虽有好感却未曾说破。直到抗战结束后,两人才在部队领导的牵线下走到一起。

沈日光:江苏淮安市人,1945年8月参加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八团任战士。1946年11月入党。1946年所在部队改为“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二纵队五师”,先后任医务员、医务班长、排长等职务。在辽沈、平津战役中先后荣立五次大功,荣获“艰苦奋斗”奖章四枚。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至五次战役中先后荣立三等功五次,荣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军功章”两枚。1952年1月作为由志愿军各条战线英模人员组成的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代表,受到毛主席及党中央首长亲切接见。1954年进入11军医学校学习,1971年7月随军调入广州市卫生局。1987年7月离休。

沈日光是江苏省淮安市人,他的家乡正是抗日根据地和敌伪占领区拉锯的中间地带,日伪军和新四军都曾在他的家乡驻守,“常常一个军队撤走两三天,另一个军队又来了。”

通过新四军的宣传,沈日光了解到新四军是为了穷人的部队,共产党是为给穷人求解放的组织。“我能加入你们的队伍吗?”1945年初,年仅16岁的沈日光主动要求加入新四军。“可以啊,怎么不行?”新四军接纳了沈日光。

16岁加入新四军 入伍还没枪高

沈日光是江苏省淮安市人,他的家乡是抗日根据地和敌伪占领区拉锯的中间地带,日伪军和新四军都曾在他的家乡驻守,“常常一个军队撤走两三天,另一个军队又来了。”

“当时家里很穷”,沈日光说,日伪军队来时,常常在村子里打砸抢,老百姓都憎恨他们。“每次经过日军的岗哨,都要强迫路人对他们敬礼鞠躬,在村子里也经常能看到日军抽打为他们干活的劳工。”沈日光说。

而新四军的队伍则完全不同,队伍来了,会为村子里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有时甚至为困难户送点粮食。通过新四军的宣传,沈日光了解到新四军是为了穷人的部队,共产党是为给穷人求解放的组织。“我能加入你们的队伍吗?”1945年初,年仅16岁的沈日光主动要求加入新四军。“可以啊,怎么不行?”新四军接纳了沈日光。

刚刚入伍的沈日光被分到了新四军十旅二十八团二营五连。“当时我个子小,别人背4个手榴弹,我只能背2个。”沈日光说。刚刚入伍的时候,他的个子还没有步枪高,只能给一把短一点的枪给他扛。

急行军途中 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

入伍不久,部队突然给沈日光所在的连队每人发了四五双鞋子。老兵们纷纷猜测这下要走远路了,不到半个月,沈日光所在的连队接到命令,急行军北上前往东北开辟根据地。沈日光的部队立即动身北上,每天从太阳升起走到太阳落山。

部队经过陇海路的时候,当时日军还未投降,部队要穿越铁路线。沈日光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铁路。因为日军封锁严密,部队只能选择在夜间穿越,日军封锁的碉堡就在铁路两侧,每次行军穿越时,因动静较大,常常会引来日军在碉堡上的射击。

就在沈日光急行军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大家都很高兴,但为了赶路,并没有特别庆祝。”沈日光回忆道。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