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西安2月24日电 自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实验,自贸区为其企业的发展给予了不少福利,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莫大的实惠。2016年12月,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陕西省终于成为我国第三批获准设立自贸区的省份之一,这标志着陕西也搭上了这辆“发展快车”,可以同其他省份的自贸区同等享受改革红利。
三大片区
据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生荣介绍,陕西自贸区包括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和杨凌示范区片区3个片区。
中心片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推动服务贸易。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杨凌示范区片区主要发展种植农业、农业实验园、观光农业等涉农产业。
放、管、服的改革
为吸引大型商业、企业前来自贸区投资,在即将发布的新版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陕西将现有122项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大幅度减至93项。在现有的363项行政许可项目中,共下放省级审批行政职权217项、市级103项到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相关管委会。在事中事后监管中, 建立、重构信用体系,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在办证流程上,做到一口受理综合审批,网上办理只需三天时间。实行七证合一、八证联办制度,七证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公安部门公章刻制审批、人民银行开户许可证。八证指外汇管理部门开户备案、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企业备案登记、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者备案、原产地证书注册备案登记证、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登记、外国人来华工作就业许可。
对国际贸易,采用单一窗口受理,货物申报、关检可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报海关检验检疫事项由149缩减至96项,全程信息化,7×24小时响应用户需求,企业进出口货物申报由4小时缩减5至10分钟,一般货物出口全流程由16天缩减至8天。
交流、合作新模式
为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战略定位要求,陕西省自贸区积极探索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新模式。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上自贸区采用先进理念+基金+园区+大集团模式和国际贸易(口岸)+供应链+境内外经贸园区模式,比如中国杨凌与非洲安哥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立,安哥拉2000多平米的农业园均使用的是来自杨凌的农业科学技术,既可以解决中非粮食问题,也是杨凌农业技术的一次有效推广。新模式的应用不仅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动能,也推动着经济合作新发展,为陕西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供了机遇。(师小杰)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