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铁网望生畏
中国网2月24日讯, 女狱警,一个让人听起来肃然起敬的称谓,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周至县监管所现在唯一一名女狱警庞新玲的生活,感受她的人生工作环境与经历。
站在周至监管所外,一眼望去,高墙铁网,戒备森严,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庞新玲在监区食堂为押员们准备午饭
“坚守职责,照顾好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还要做好谈话教育”
庞新玲,1964年生,周至人,周至县公安局监管大队二级警督警衔,中共党员,92年从周至公安局秘书科调到周至监管所,正式成为一名女狱警。25年了,每日清晨她的生活都是从走进周至县监管所那扇厚重的铁门而开始,和庞新玲初次见面是在监区的食堂,那会正准备给押员们开饭,刚蒸出来的大白馒头,庞新玲仔细的为押员们翻动,每天中午她也是在这所食堂吃饭,她说监区里也有很多正在长身体的不满十八的未成年人押员,也有很多上了年纪的押员,所以在伙食这方面监区也是比较注重的,不能有一点差池。
狱警的职责不仅是要照顾好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还要做好谈话教育。特别是节日期间,在押人员无法和家人团聚,还有对案件的担忧,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负担。
庞新玲对押员进行提审
押员提审室
温情感化出奇迹 庞新玲最难忘的事
曾某是周至县看守所女监室的一名聋哑押员,2009年12月29日,她因家庭纠纷将自己1岁多的亲生儿子按入水缸溺死,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事拘留。曾某出入看守所时右手骨折,情绪悲观、绝望,在监室里哭闹、绝食、不睡觉,甚至用头撞墙。这一切情况,教导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方面安排医生对其手伤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安排女监室狱警庞新玲将曾某列为重点押员看管,要求庞管教每天与曾某见面,了解思想状况,稳定其情绪。
为了与曾某更好的交流,庞新玲管教专门请教聋哑学校的老师学习哑语,她坚持每天与曾某见面“交谈”,从不间断,节假日也照常上班,不厌其烦的一下一下用手势比划加书写的办法和曾某交流沟通。经过“谈话”,庞管教了解到,曾某对自己杀死儿子的行为很后悔,非常想念儿子,自己也不想活了,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庞管教对她进行教育开导,让她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放弃轻生的念头。
为了使曾某的情绪好起来,庞管教让女监室其她押员多与其沟通交流。不歧视、不排斥,并精心排练三人手语操《从头再来》,让曾某参与演出。这样使曾某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中,使她那原本灰暗的心变得阳光起来。
然而庞管教的工作并没有就此止步,在同曾某“交谈”的过程中,发现曾某有想学说话的愿望,于是庞管教便产生了教她说话的想法,随后每次庞管教与曾某谈话时用手势夹带着简单的语言,启发她发音,把字写在纸上,不认识就标拼音,不理解就做类比,尽量做到让她把她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随着学习的深入,她的发音逐渐由模糊到清晰,曾某会说的越来越多,信心也越来越大,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法律无情,人有情,曾某的犯罪行为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而周至县看守所人性化的 管理却像熙熙的春风,吹苏了她那原本死寂和灰暗的心灵,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采访中庞新玲说每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都是同押员们同过,给押员们在节日当天改善伙食,共同举办小型文艺演出,让女性在押人员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演出,让在押人员感受到人性的关怀,让她们燃起生活的希望。
庞管教与15岁的押员谈话,进行心理疏导
庞新玲对服刑人员进行法制教育。53岁的庞新玲是这里唯一一名女狱警。20多年的从业,她也一直对狱警这个职业始终坚持和固执着。
监房过道一角
监房内墙壁
进了监区后环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肃死板,首先看到的是监房过道墙上贴着一幅幅书法字画,充满了文化气息,监房内也贴有百孝篇等这样的字符,起到感化教育押员的作用,押员们每天也在积极地看书学习,好好的进行改造,待到刑满释放那天,好好回报社会。
庞新玲谈到工作时的热情
谈到庞管教多年来身为一名女狱警最大的收获,她说到:最大的收获就是,作为一名女性管教民警,教育了很多未成年犯罪人员,还有很多从不懂法到进了看守所,经过教育感化,改造,到刑满释放,回归社会的人,再没有做过违法乱纪的事情,作为一名管教来说,这就是让她最大的收获以及最欣慰的事情,服刑人员也许不是凤凰,但监狱却注定是她们涅槃重生的地方,能在悔过自新的路上扶她们一把,对狱警来说是责任,也是荣耀。
作为一名女狱警,她们需要承受的压力和担子是可想而知的。“无数个母亲节、节假日,她们都不能在家陪孩子和父母,她们付出的不仅仅是真情还有她们宝贵的青春。”
庞新玲只是周至县看守所狱警中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默默奉献,让周至县监管所执法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也让社会各界满意度不断提高。(王玮 图/王欣妍 王奔)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