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22日讯 日前,陕西省政府批复渭南大荔科技产业园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及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升级为陕西省省级经济开发区,这标志着3家开发区将进一步发挥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引领地方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数据显示,2016年,陕西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34.54亿美元,增长17.5%。实际到位内资2150.65亿元人民币,增长9.2%。进出口总额259.89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90.1%;其中出口总额139.91亿美元,全省占比91.7%;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增长9.1%和19.9%。可见开发区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体制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22日召开的省级以上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媒体吹风会上,商务厅副厅长李生荣告诉记者, 目前,陕西省级以上开发区(含省级)共42家,覆盖了全省11个市区。“如何让这些开发区利用自身资源形成优势,进而发展新型产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是当务之急。”为此,他指出,开发区首先要进行体制创新,加快转型升级,重新塑造制度构架,改革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对于一些审批事项,要下放到园区,整合部分审批事项,比如“5证合一”,让企业少跑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做好“放、管、服”工作,努力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在招商政策上,充分利用国家给予陕西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符合政策的企业,利用外资土地租赁可享受最低工业地价打7折价格,急需用地的企业可优先用地,税收上所得税由20%降到15%及进口设备免税等等政策。各开发区应当按照自身优势产业制定出台符合自身的重点产业优惠政策。
为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商务厅将进一步利用全省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要素集聚,着力扩大全省招商引资规模,努力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在开发区发展建设方面,继续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完善全省开发区的空间布局,控制数量规模,引导各地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开发区发展格局。并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转型升级为支撑,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实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推进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提升开发区国际化合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会上,三家经开区负责人还就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规避开发区同质化竞争和园区招商引资跟踪服务落实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师小杰 展俊)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