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峁皇城台遗迹入选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2017-01-11 09:23:55   来源:新华网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被誉为开创我国都城正门结构先河的“超级工程”,此外被称为“最早的皇家祭天台”的陕西凤翔县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等七项考古项目也入围了该项评选。

陕西石峁皇城台遗迹入选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这是神木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发现的“皇城大道”及瓮城(7月31日摄)。

古代通往皇城的建筑叫什么?正在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的专家认为,连接内外城而通往遗址核心区“皇城”的道路建筑堪称“皇城大道”,其石头铺就的道路让前往“皇城”的人们在石筑瓮城前不禁驻足仰望,仿佛通过这条大道就可拾级而登“皇城”高台,成就“通天之路”。新华社发

1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获评六大考古新发现。其中,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被誉为开创我国都城正门结构先河的“超级工程”,此外被称为“最早的皇家祭天台”的陕西凤翔县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等七项考古项目也入围了该项评选。另外还专门设置了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其出土的铜器、石范、玉器及制骨遗存对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都城正门结构的始祖

“皇城台”为石峁遗址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的核心分布区,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县石峁遗址管理处联合发掘,其台顶有成组分布的宫殿建筑基址。皇城台周边以多达九级的堑山砌筑的护坡石墙包裹,局部墙体有以巨型石雕的菱形眼纹或石雕人头像装饰,底大顶小呈金字塔状,错落有致,坚固雄厚、巍峨壮丽。2016年石峁遗址皇城台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门址处。皇城台三面临沟,仅北侧偏东有一窄梁通往外界,门址即扼守于此,发掘显示其主要组成部分自东(外)向西(内)依次为:广场、瓮城、南北墩台、门道等。皇城台门址门前设置瓮城及广场的做法开创了我国都城正门结构的先河。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

从出土遗存方面看,2016年发现有铜器、石范、玉器及制骨遗存。石范均残,有“一范多器”和“一范一器”两类,器形可辨环首刀、直背刀、锥。铜刀存尾部,刀背很直;铜镞完整,双翼有銎;铜锥完整,器形细长。从共存陶器来看,这些铜器年代为龙山时代晚期至夏时期。是中国早期铜器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尤为重要的是夯实了河套地区在中国铜器起源和传播过程中的地位。

而目前发现的陶瓦残片均出土于皇城台东墙北坡的“弃置堆积”,约200件陶瓦残片,辨为筒瓦,这些陶瓦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发现数量最大、区域位置最北端的重要发现,对探讨中国早期建筑材料及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考古人员还从皇城台顶部弃置于西北角包墙处的大量兽骨中发现了完整的骨针“制作链”,骨针数量超过了250枚。由此推测,皇城台顶部可能存在着手工业作坊,以骨针、骨锥、骨铲等为主要产品,尤以骨针产量最大,为探索皇城台顶部聚落结构和石峁城址内部功能区划提供了有积极线索。(陕西传媒网 记者 王瑛)

陕西石峁皇城台遗迹入选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这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皇城台”下的石砌护墙(8月8日摄)。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 马宝]

 

相关热词搜索:新发 皇城 陕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