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常态化协商议政格局 ——陕西省政协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2017-01-10 11:46:25   来源:陕西日报

“精准扶贫,光给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致富的产业。”“必须实现‘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

\

陕西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 杜静波摄

中共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如何将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到政协的实际工作中,省政协从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入手。

过去的一年,省政协立足陕西新的实际,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认真实施年度协商计划,持续完善协商格局,协商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协商质量不断提高,协商成果有效转化,协商机制得到规范,多层次、常态化的协商格局初步形成。
协商品牌 让协商渠道全覆盖

从年初的全体会议,到10次月度协商、两次常委会专题性议政协商和第三季度的省政府、省政协联席会议,省政协确保月月有协商,协商频率明显加快,实现全年协商“无缝衔接”。从贯穿全年的提案办理协商,到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的融合和补充,协商渠道更宽、更有效。

作为每年协商的“序幕”,省十一届政协四次会议期间,组织全体委员围绕“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我省发展全局性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联组讨论、大会发言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了64篇大会发言,提出了创新新区新城联动协作机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人才强省建设、加大治污降霾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我省企业“走出去”和抓好精准脱贫工作等许多建议,对“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15条具体修改意见,得到省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2016年的两次常委会专题性议政协商分别聚焦精准扶贫和城市发展规划。

针对精准扶贫议题,由省政协主席韩勇等领导带队,就我省实施精准扶贫中创新产业模式、做好特殊教育、健全医疗保障、扶贫保障执行情况、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发展乡村旅游脱贫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成立了7个调研组,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先后探访全省10个市30多个县(区),调研范围涉及政府机关、厂矿企业、科研院所、学校、村镇和农户,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掌握真实情况,形成调研报告8份,大会发言40篇。会议还邀请了淳化、宜川、西乡、宁陕、柞水等县的基层扶贫干部、贫困村干部和贫困户代表全程列席会议,省政协常委们分6个小组进行了专题讨论,提出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坚持移民搬迁分类施策、加强资金整合利用、着力解决“因病致贫”问题、扩大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等21条建议。

“精准扶贫,光给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致富的产业。”“必须实现‘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慈善扶贫和精神扶贫。”“要重视能力扶贫,阻隔和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安全网对贫困与弱势群体‘灾难性支出’的预防和保障水平。”这些意见无不闪耀着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对贫困人群的诚挚关怀。

针对城市发展规划管控议题,形成了关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风道绿道建设等9份调研报告,40篇大会发言及多件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提出的完善规划决策机制、优化城市路网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健全综合执法体系等16条建议,为做好我省城市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2015年开始实行的月度协商,是省政协协商民主的特色品牌。2016年,省政协在议题设置、人员邀请、调研方式和互动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力创新。全年围绕建立“众创基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保护、陕西古村落保护利用、教科企业融合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校园食品安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等问题,召开了10次月度协商座谈会,省政协主席韩勇每次都到会听取发言并作重要讲话。一年来,共有300多名委员和专家学者,多位省政府领导,80多名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等多个部门及时回函反馈意见采纳落实情况。

为了让协商更“接地气”,省政协邀请了更多来自一线的代表参加座谈会。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杨斜村一组的留守儿童家长代表汪美莉、眉县汤峪镇党委书记汪午强就分别参加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保护”和“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推进情况”月度协商座谈会。

2016年8月17日,省政府、省政协举行第十四次联席会议,延续多年来的“高层对话”。会上相互通报了重点工作情况,深入讨论分析当前我省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并围绕做大做强制造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承办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省长胡和平表示,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政协履职。不断拓展联系渠道,更加自觉接受政协监督,努力为政协履职提供良好保障。省政协主席韩勇表示,联席会议是我省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创新和实践,有利于在全局和重大问题上交换意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我省与全国同步,从2016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省政协紧跟形势,及时召开省政协第二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省发改委、省卫计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妇联等部门,围绕人口可持续发展主题协商讨论。会议提出了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升就业、医疗、教育服务水平等建议。

制度完善 让委员履职更主动

2016年,可以称得上是省政协制度化建设的“大年”。

这一年,省政协先后出台委员视察工作条例、专门委员会参与提案工作办法、提案办理协商办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委员履职工作规则等5项制度,促进了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政协委员是协商舞台的“主角”,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履职提供良好服务,是省政协做好委员工作的重点。整合近年来委员服务管理系列规章制度,省政协制定了《委员履职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委员履职内容、规范委员履职方式、强化履职管理和保障。制定了《委员视察工作条例》,结合新的发展实际对委员视察内容作出新的规定,强调视察工作要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了解省情民情,提出意见建议,并在工作纪律、作风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确保委员视察有序有效开展。

2016年,省政协领导带头走访联系委员,与委员进行交流座谈,听取委员意见建议。省政协邀请省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在政协召开的各类会议上通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举办政情通报会、专题讲座、政协大讲堂等学习活动,帮助委员知情明政,增强政治把握和履职能力。委员工作部门及时更新委员履职档案,详细记录委员履职情况和成果,做好委员参加会议的考勤和缺席通报工作。各专委会也结合自身不同特点和优势,组织开展委员采风、委员跨市考察、委员活动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履职有担当、建言有质量、言行有规矩”,广大委员成为各项履职活动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提高履职能力”不仅是针对委员,更是省政协机关干部的必修课。以建设省直机关的模范和表率为目标,按照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讲责任、讲纪律的要求,省政协全面加强机关建设,全年举办政协大讲堂12次,组织各类学习培训150多人次,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与机关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三项实施办法,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谈心谈话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政协,省政协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召开了省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省委宣传部、省政协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全省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对月度协商座谈会进行网络直播,定期向媒体通报省政协重要工作情况。

2016年开始,坚持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媒体走进人民政协行”活动,首次活动8月在铜川举行,人民网、新华网、陕西日报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在铜川市及所辖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采访,了解基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的好经验、好做法。年末,还首次评选了省政协年度十大新闻。

省政协办公厅积极发挥牵头引领作用,组织扶贫团成员单位继续加强对佛坪县的帮扶工作,一年来共投入资金149.65万元,协调落实扶贫项目资金2504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8个,有力推动了佛坪县率先整县脱贫目标的实现。积极组织委员、干部参加公益慈善事业,一年来累计向困难群众及公益机构捐款捐物500多万元。

过去的一年,人民政协的形象更“亲”更“近”。记者 万君

[责任编辑:黄瑞娇]

相关热词搜索: 常态 制度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