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补短板 强化责任促脱贫
2017-01-03 09:21:41   来源:人民网

要增强紧迫感,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真抓实干,吹糠见米,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致富。

“要增强紧迫感,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真抓实干,吹糠见米,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为陕西脱贫攻坚提供了遵循。

近两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讲话精神的激励下,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聚焦“六大”精准,瞄准贫困“短板”,科学谋划,高位推进,全省精准脱贫呈现出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五个一批”脱贫工程扎实推进,老区脱贫步伐明显加快的喜人局面。

脱贫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15年以来,我省制定出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定的《实施意见》及分工方案,修订完善了陕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了34个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配套方案。先后3次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共核定退出2015年度脱贫人口129.4万人,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72万户316.72万人。2016年以来,我省共组织动员1081家民营企业与107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累计实施项目2300多个,总投资37亿多元。选派驻村干部4万多人、“第一书记”1.04万人,实现了驻村帮扶和联户扶贫全覆盖。

全省累计设立贷款风险担保金8.1亿元,发放小额到户贴息贷款41亿元。在21个县组织36家涉农企业和合作社,参与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试点,带动贫困户3.76万户13万人。组织贫困地区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20万人次,转移就业47.33万人。全面实施医疗“两升两降”等政策。截至2015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316.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5.3个百分点。2016年预计省标下130万人有望实现脱贫。

精准搬迁拔穷根。目前,全省74%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秦巴山、六盘山、吕梁山3个国家片区,以及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2个省级片区,也是我省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5年初,我省将“特困户”“三无户”“五保户”的安置作为搬迁工作重中之重,全力实施精准脱贫搬迁工程。宝鸡市2015年2550户“三无户”全部入住到安全舒适、设施齐全的安置房内,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解决农村特困群众安全住房问题。据统计,2015年,全省搬迁11.6万户40.6万人,其中扶贫移民搬迁6.13万户21.9万人,完成任务的122.6%。2016年,全省共安排搬迁贫困户18万户60万人,至2016年10月底,已启动建设集中安置点1513个,累计完成投资179.96亿元,开工建设安置房15.75万套,是国家下达计划的197%。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两年来,我省先后安排“雨露计划”专项资金3566万元,培训2.52万人;专项资金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1.82万人。2016年我省财政统筹资金104亿元,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实施13年免费教育等措施,在全省建立起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系列教育帮扶机制。2016年全省已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6万名,对80.49万名普通高中学生、32.23万名中职学生免除学费。

加快老区扶贫开发。2015年以来,我省专门出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还颁发了实施细则,制定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计划我省2016年老区县脱贫88.51万人,占全省130万脱贫人口总数的68.08%。为了确保延安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消除绝对贫困,延安市立足“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全面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林果、棚栽、养殖、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目前,老区延安贫困户产业扶持覆盖率已达100%,产业收入占到全市贫困户总收入的70%以上。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44.7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9.8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8.97%下降到6.4%。预计2016年全市将有8.56万人脱贫,力争2018年实现在全国老区中率先脱贫的目标。记者 程伟

[责任编辑 文稳翔]

相关热词搜索: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