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见有人饲养土鸡、老母鸡,可是你知道吗?在秦岭山下,有一家专门饲养七彩山鸡的养殖户。看着一百多只山鸡在用围网搭起的鸡棚里漫步、吃食、打斗,40多岁的高喜荣却发了愁:“眼看过年了,一只鸡也卖不出去……”
昨日,记者来到长安区王曲街办柳家寨村附近的养殖场里,看到这个简陋的用塑料网搭建起的山鸡网舍中,一百多只七彩山鸡闲庭信步。
“孩子性格内向,我年纪也大了,想着回乡创业,搞养殖工作。”高喜荣说,他本来是一名装修工人,四处揽活儿,儿子今年16岁,本来在一所职业技校读书,由于性格问题半途辍学,他就搞点养殖业。今年3月,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养殖七彩山鸡的项目,就决定饲养山鸡。
“山鸡有营养价值丰富,肉质鲜美、细嫩等特点,而且西安这边野鸡养殖户不多,生态放养的更为稀少,市场基本供不应求。”在听取了侄子的意见之后, 高喜荣多方联系,从洛南购进了150只七彩山鸡鸡苗,每只小鸡苗约11元。再给自家地用网一围,一家人就齐上阵开始养鸡。
“这里无污染,野鸡吃的是苞谷、麦麸等绿色产品。”早上6点多,高喜荣一家就醒了,每天守在鸡场,喂水、投食、防疫、石灰消毒等让他一刻也不消停。山鸡生性好斗,有一次斗殴互啄,死了好几只,高喜荣很是心疼,后来经过咨询和查看书籍,给每只山鸡都戴上了红色的塑料片眼镜,让它们看不到两侧视野,减少斗殴。
为了方便照顾这些山鸡,高喜荣在鸡场旁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工棚,每天晚上一家三口睡在里面。
记者看到,不大的工棚里,放置着两张床、一个炉子,几只电壶和换洗的衣服,似乎就是生活的全部了,夏天的时候,闷热难当,一家人就拿着凉席睡在野地里,被蚊子叮咬得浑身是包。“条件虽然艰苦,但一家人在一起,总能渡过这个难关。”高喜荣说。
由于不通水电,一家人只能靠炉子取暖,每天从村子里抬几桶水,用于生活。临山的荒地里晚上特别冷,夜深人静天寒地冻,一旦听到鸡舍有风吹草动,高喜荣就从被窝里爬起来,拿上手电筒,绕着鸡舍走上一圈,“因为要防止山鸡斗殴,也要防止野猫野狗咬坏塑料网。”高喜荣说,一般晚上至少得起来四趟,查看鸡场安全。
七彩山鸡俗称野鸡,又称雉鸡,因其毛七彩斑斓,故名为七彩山鸡,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参”。虽然如此,但一直没有销路。
高喜荣的妻子刘亚莉说,为了这些山鸡,夫妻二人拿出多年积蓄,又东拼西凑借钱投入了8万多元,半年多了,只见投入并未见回报。看着自己养殖近半年的山鸡个个肥壮,夫妻二人心里很高兴。然而,由于他们销售渠道不畅,导致早已能够出栏的山鸡滞销,眼看过年了,别人在讨论买年货、新衣服,她和丈夫心急如焚,还不知道这个年该怎么过,如果春节前卖不掉,就要留在养鸡场过年了。(记者 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