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种商品是在“万能的”淘宝上也买不到?
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食盐”“无碘盐”“低碘盐”等关键词,网页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相关宝贝”。整个品类都被屏蔽了,这是因为食盐在我国的流通领域属于国家专营的商品,不允许市场自由定价,自由流通。
而这一现状即将被解禁。
1 都放开了些啥?
今年5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标志着中国盐业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根据该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将全面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等因素自主决定食盐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9月19日,工信部和发改委又发布了《关于做好改革过渡期间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食盐流通销售领域和食盐批发企业开展跨区经营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操作细节,盐改进入倒计时。12月9日,工信部又向社会公开征求对《食盐专营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和《盐业管理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以进入市场销售食盐,以及食盐价格市场调节。
据介绍,盐产品价格放开,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零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不再核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等是此次盐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无论是盐业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企业,在改革后都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其结果将是‘强者恒强’,实力弱小者无疑将被淘汰。”行业专家告诉记者,以前定点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只能把食盐卖给批发企业,由批发企业进行销售,而且有一定的区域限制。改革后,将改变这种批发企业的“独家销售”模式,盐业生产企业将更自主地进入市场。简而言之,食盐以前是“独家经营、计划管理、国家定价”,改革之后将更加灵活。
那么,此次盐业改革是否意味着在我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食盐专营即将画上句号呢?
据介绍,此次改革是对我国现行盐业管理体制和具体监管制度依法进行调整实施。但体制改革,并不意味着取消专营制度,而是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强化和完善。
直白地说,就是激发市场活力。比如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只减不增;鼓励食盐生产与批发企业产销一体,取消目前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只能销售给指定批发企业的规定,允许其直接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的规定,允许其开展跨区域经营。
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省经营,省级以下食盐批发企业在本省(区、市)范围内开展经营。而原本的经营范围都是锁死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省外购销食盐,省内也是依据地域有所划分。
2 盐价是否会涨?
“几十年家里吃的都是这种盐,从以前一块五一包,到现在的两块。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涨价。”红缨路红叶便民超市里,正在调味品区购物的市民张阿姨如是说。
在和平路华润万家超市的调味品区记者看到,这里上下三排的货柜,密密麻麻地摆放着近百袋盐。“这个店周边居民多,调味品区的油盐酱醋,销量一直特别好。”华润万家工作人员介绍说:“从食盐销售情况来看,近期并没有出现抢购、囤积的现象。食盐是生活必需品,消费者不会因为贵就不买,也不会因为便宜就多买,基本上一年没有什么淡旺季,销售平稳。而且食盐价格比较稳定,350克包装2元一袋,是调味品区最便宜的商品。”
因为国家专营、限制流通,作为千家万户每日必需的食盐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平稳的价格和充足的市场供应。此次盐改是否会引发市场波动,带来涨价呢?
“我国食盐生产能力充足,价格总体将保持基本稳定,部分地区或有下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认为,2015年,中国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年产能约4800万吨,食盐年需求仅约1000万吨,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是食盐价格维持较低水平的客观保证。他说:“改革食盐生产批发区域限制和政府定价机制所产生的红利,将有效激励企业通过提高产能、加强质管、创新品种等措施来稳定价格、提高质量和占领市场,部分地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食盐价格还可能出现下降。”
陕西省盐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食盐市场应急能力,省盐务管理局目前已经完成了1.35万吨省级食盐储备。从供求角度看,目前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不会大幅上涨。但精品盐、高端盐与普通盐之间的差价可能会进一步拉开,盐企差异化竞争将更加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食盐生产质量,防止市场调节带来价格剧烈波动,《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要建立食盐生产、批发企业及其负责人和高管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国家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对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依法实施包括行业禁入等联合惩戒措施;充分发挥食盐生产、批发企业的保障供应作用,有效拓宽碘盐供应渠道,确保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同时满足特定人群非碘盐消费需求;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制定食盐供应应急预案,采取投放政府储备、调运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等方式,确保食盐市场稳定。
经济学者分析称,取消食盐专营后,食盐的价格会降下来。专营没有竞争,企业的利润高,但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只能被迫接受食盐的价格和质量。而取消专营后,国营、私营、外资等各种企业公平竞争,会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要让消费者买账,就要竞相降价,也要保证质量。这样,消费者才能得到好处。
3 如何确保“放心盐”?
“食盐是每天都要吃进身体的东西,缺不得,安全健康更重要。国家进行盐改,我只关心以后会不会出现大量不合格产品,甚至是工业盐进入我们的餐桌。”市民刘小姐的担忧并不是个例。采访中记者发现,围绕国家盐改,广大市民对于食盐安全的关注程度最高。更有市民提出,当自主经营企业因为竞争市场而利益变小时,会有人想些歪门邪道降低成本,假盐、毒盐出现可咋办。
这种对安全的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记者在网上略一检索,发现最近两个月就有多起“假盐事件”的相关新闻。比如,“黑窝点用工业盐假冒加碘食盐制售100多吨”“男子购进2656吨假冒食盐销售检方建议从重处罚”“商洛三男子销售不合格食盐获刑”。在国家专营的情况下,售卖假盐的情况还如此多发,取消专营之后会不会更严重?
引入市场竞争,势必会给食盐质量安全监管带来挑战,市场监管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届时市场主体不再单一,市场上的食盐不再像现在这样只来自于一地,而是呈现品种多、品牌多的特点,区分真假伪劣难度增大。”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真假盐单从外包装上看很难分别,一些工业副产盐、不符合食盐标准的盐产品外表上看起来与真盐几乎无异,非专业人员难以区分,因此其流入食盐市场的隐患较大,给食盐安全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不过,消费者也不必过于担心食盐质量问题。此轮改革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对食盐产品质量监管有专门的安排。”据这位业内人士介绍,在具体措施中,国务院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分别从“严格规范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资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科学补碘工作”“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推动盐业企业做优做强”五个方面为食盐安全进行了制度设计和保障。其中“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强调了在紧急突发情况下,应当由盐业主管机构按照应急预案规定,采取投放政府储备运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等方式,改革食盐储备体系,确保食盐市场稳定。
“食盐安全涉及到政府监管,这和市场竞争是两码事。只要食品安全部门采取有效的管制,安全还是有保障的。”省盐务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食盐质量检测,从食盐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各个环节,加大抽检的频次和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涉盐违法犯罪活动,巩固食盐质量建设的成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餐桌的用盐安全。”
据介绍,我省各级盐业管理部门,把严厉打击涉盐违法行为作为盐政工作的重心,严厉打击私盐贩销违法行为。同时,在省市县三级还建立了食盐三级检测网络,在省际边界设立了十个盐品检查站,把监管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盐品。我省食盐质量连续9年在国家抽捡和行业抽检中保持100%合格率。
[责任编辑 文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