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察 陕西企业的大市场
2016-12-14 09:04:46   来源:人民网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为“中国制造”走出去创造了机会,更为陕西企业走出国门、构建“海外陕西”奠定了基础。

“希望在中国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是西安国际陆港集团总经理屈锦薇和同事们在捷克考察MADETA奶制品公司时,公司负责人Adam Orlik所说的话,至今让大家印象深刻。随行的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传统特色产品、中高端电子机电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以及与中国合作的期待。但企业产品的国际标准需要提升、对陕西的了解并不多,这两点也是我们陕西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方面。”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为“中国制造”走出去创造了机会,更为陕西企业走出国门、构建“海外陕西”奠定了基础。这条古老的道路不断增添着新的时代内涵,投资和消费在这里活跃,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在这里交融。
陕西从相对封闭的内陆走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走出去”的企业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经过市场调研、进出口商品、海外建立基地和产业园区等阶段,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业和纺织业领域的陕西企业纷纷在沿线布局。从陕西省商务厅获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陕西省对外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中铁二十局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华山国际公司马来西亚一体化综合磷化工项目、中水十五局老挝南欧江水电站土建和设备安装项目、中铁一局新加坡地铁东区设施房和隧道建设等4个合同额过亿美元的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裴成荣表示,陕西省“走出去”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资源勘探、石油炼化、机械制造、建材加工、农业种植等领域,其他领域涉及的相对较少。陕企应充分利用各种金融机构进行投融资,借助国际、本国和东道国的金融机构及信贷与投资政策,保障自身在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中的资金供应,发挥自身优势。
可以这样说,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红利的释放,陕企也将得到更多发展机遇。陕西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交通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合作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计划更为陕西企业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相关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同时,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中韩合作产业园等产业园区的布局将为企业抱团“走出去”提供有利条件,相比单个企业在陌生的海外开疆拓土,经济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规避。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外界的发展机遇还是政策利好,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程度不同,陕西企业的商机意识相对薄弱。要敏锐地了解沿线国家市场的需求,抢占先机,把现有的政策用好用足,不要浪费前期的成本优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说。
此外,个别难题也横亘在企业面前。如之前文中提到通晓目的地国家语言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缺失。针对这些,陕西已经做出努力。西北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分别于2014年成立中亚学院,面向丝路沿线国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自2015年起推动沿线大学之间的合作,培养服务于沿线发展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截至2016年4月已吸纳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大学加入。杜瑶

[责任编辑 文稳翔]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 大市场 企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