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西安旅游喜获丰收,不仅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第9位,并在“两节两会”活动效应带动下人气攀升,旅游消费强劲。
据统计,国庆假日期间,西安市共接待游客885.51万人次,同比增长12.46%;其中“一日游”游客734.75万人次,同比增长13.34%;旅游总收入42.41亿元,同比增长13.85%。
然而,在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中,依然传出不和谐的声音。根据央广网报道,10月5日记者前往西安体验“一日游”时,遭遇各种旅游乱象:火车站拉客严重、车辆违规营运、旅游景点粗制滥造、捆绑销售坑骗游客。随后,西安市及临潼区旅游部门作出回应,将尽快对景区的硬件设施、服务质量等进行专项检查,集中力量开展“一日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
事实上,这已不是西安“一日游”第一次“出事”,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半个月以来,本报记者通过暗访、调查等方式,试图从根源上梳理“一日游”问题的成因,并走访了业内专家、资深从业者、管理部门负责人,为当下“一日游”存在的困境探求新的解决路径。
“我们现在都不愿提‘一日游’这个词,都是用‘散客游’来代替。”西安一位知名旅行社的老总如此说,在他看来,“一日游”就像旅游行业中的“慢性病”,可以“带病生存”,但很难治愈。
作为从上世纪90年代中巴客运演变而来的便民旅游服务,“一日游”创造性地将旅游普及到大众,推动了西安旅游业发展。但另一方面,“一日游”的发展始终与“黑车、黑导、购物、宰客”联系起来,并陷入“年年治理、年年问题频出”的恶性循环,不少市民不禁要问,“一日游”真的就管不好了吗?就找不到解决办法了吗?
媒体关注
西安“一日游”到底怎么了?
今年国庆节,曾在西安上过大学的高永强在阔别西安10年之后,带着家人再次踏上他心目中的“第二故乡”。然而,刚出火车站的高永强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西安变化,就不断有人拉住他并推销各种“一日游”线路,这让小高感触良多,“十多年前刚来西安那会儿,就曾在火车站被人骗去‘一日游’,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还是这样?”他说。
事实上,随着西安旅游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一日游”乱象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打开网络搜索引擎,输入“西安、一日游、乱象”关键词,搜索结果多达19万个,包括新华社、央视、央广网等中央省市媒体都曾对西安的“一日游”问题进行过报道:2013年3月30日晚,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以“陕西临潼一日游乱象调查”为题,报道了西安“一日游”市场存在的假冒306公交车,以欺诈手段非法招揽、组织游客,参加东线“一日游”的情况;2015年10月1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以“聚焦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西安:变味的‘一日游’”为题,报道了央视记者在西安暗访中的种种遭遇。
时隔一年后,2016年10月7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以“记者暗访西安‘一日游’乱象投诉至旅游局被告知管不了”为题,报道了“一日游”景点中的秦陵地宫、世界八大奇迹馆基本上都是些蜡像制品和仿制品,仿制品粗糙低劣,还存在文物标注错误问题。鸿门宴景区存在捆绑销售等问题。
其实,这只是众多报道中的冰山一角,从2010年至今,我省主流媒体都曾将西安“一日游”的乱象作为重点报道对象,多次报道火车站出现假冒“游5”车、旅游购物店宰客等问题,至今不少问题依然存在。
[责任编辑 马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