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瞭望11月21日讯:金秋送爽、硕果累累,11月19日上午,由陕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陕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踏遍青山人未老”田东海书画展在西安市力邦艺术港盛大举行。
开幕式当天,全国政协委员雷珍民致辞。他说,画外功夫的修炼,是每一个有造诣的画家必须终生努力的必修课。多年来,田东海先生除了坚持画画之外,他还非常重视文学、哲学、音乐、戏剧、书法等“画外功夫”的学习和提高。他的书法融唐楷、魏碑、篆书、隶书和行草于一炉,用笔果断大胆,稳重坚实,奔放苍劲,别具一格,透露出一种激情奔涌的豪迈气势,让人看了惊喜不已。他常常以书入画,以画作书,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画交融,相得益彰。书法中的点画线条以及节奏、韵律等都在绘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就增强了画面的美感,这给他的画作增色不少。可以说,他观察生活的眼光、知识结构的丰富、审美情趣的高雅、笔墨技巧的娴熟以及真诚善良的人格魅力,都和“画外功夫”密不可分。可以说,田老的“画外功夫”有效地提升了他作品的品位。
商子雍老师也这样评价田老师,“田老师堂堂东府大汉,铮铮一身傲骨,他的书法情随笔走,酣畅淋漓,浩然之气扑面而来。”
王艳旗告诉记者,田东海老先生在花鸟画领域涉猎较广,尤善画鸡、鹤、鹰。如同郑板桥爱竹,齐白石喜虾,李苦禅画鹰一样,田东海善画鸡。他认为,鸡代表着光明。“闻鸡起舞”的佳话,“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诗句,都透露出刚劲和详和之气。鸡的奉献精神也难能可贵,它吃的是糠、菜、虫、草,下的是人们爱吃的蛋。东海画的鸡形神兼备,千姿百态,耐人寻味,看了让人爱不释手。
虽然田东海老先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但这位全能型艺术家无论花鸟、山水,还是书法样样精通。他笔下的雄鸡、苍鹰、仙鹤、麻雀、牡丹、石榴……格调高雅、笔墨精到、意境深远,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他的山水画,又能与花鸟画巧妙融合,为自然和谐增添无尽天趣,其笔底勾线稳、准、劲,中锋用笔与韵律节奏刚柔兼济,具有强烈动感与韵律感。严整中不失传统,写意加灵动之笔法于虚与实、方与圆、黑与白、墨与色诸多对立元素中游刃有余,赋予作品以音乐韵律及节奏感。其作品大气、厚重、高古。用王盛华的话来说,“其画以花鸟见长,其书以魏碑见胜,窥之则风翻露滴而花自有香,赏之则动静相宜而书自生情。可谓学继前人,深得黄筌、徐熙之妙;法崇长安画派,极尽康公师尧之精髓。”
田东海老师1937年7月出生于陕西合阳。其父辈就读私塾,对传统国学,书法极为重视并造诣颇深。少年田东海接受家父之耳提面命,从小就爱上了写字画画,八九岁就开始给左邻右舍写春联,画窗花。上小学五年级就负责包办班里的墙报,还代学校用毛笔誊写教学计划,学期期末总结等报告文书。1951年接触了国画大师赵望云先生,1959年正式拜画鸟画大师康师尧为师,苦读数载,终悟真谛。
田东海教过书,由小学教员至高中校长。从过政,曾在合阳县委,县政府供职,退休前在省直机关工委《党的机关工作》任编辑。退休后被西安工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陕西诗词协会第三届顾问,陕西国学院顾问,西安于右任书法学会名誉会长,以及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各种社会职务。
丰富的生活阅历,对田东海的书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和材料资源。他的书法各体皆能,尤以魏体楷书见长。其用笔娴熟,结构俊雅,若刀砍斧斫,外拙内炼,颇具阳刚之美。他的绘画以花鸟题材为主,花香播意,鸟鸣传情,歌颂人间大爱,鼓呼民生真情。在技法运用上,继承康师尧先生的精细妙巧之神,又有大胆创新之貌。山水画创作以摩写传统技法为基础,坚持深入大自然,大到崇山峻岭,小到农舍村落,皆为其笔下尤物,画上奇稿。多年来,形成了自家的风格,画山不是山,山山有名。画树分冷暖,南北有别。绝少随意堆砌和无病呻吟之嫌,因之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光阴荏苒,白驹匆匆。田东海已居耄耋之年,为了将自己数十年的艺术生涯,做一次阶段性的回顾和小结,他老人家以近三年的时间,寒暑不计从过去的作品中苦搜旧片,加上今年的创作,整理了大约200余幅书画作品同时展出,其中书法作品40幅,花鸟画31幅,山水画34幅编撰成册,让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检阅。
田东海老师说,在他有生之年,坚决以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为方针,坚持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以他毕生的创作来回报社会和喜欢他的广大读者。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本月21日。(记者王玮)
[责任编辑 马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