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瞭望讯:如今的“双十一”真的成了一个节日,在全国县域电商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地农产品搭乘互联网的大船飞出大山,去到更远的地方。土特产有了大市场,离不开搭台助力的人。
今天上午(11月11日),安康市紫阳县紫阳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紫阳县经济贸易局、紫阳县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紫阳县电子商务办公室共同举办的“第二届紫阳电商购物节”在紫阳广场启幕,紫阳县人大副主任程楚安宣布活动开幕。
在市场主推特色农产品的主流中,生态、绿色、有机已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标配。紫阳属全国两大天然富硒区之一,近年来,紫阳县在建设富硒产业原料基地上持续发力。累计建成了茶叶、金钱橘、魔芋、果蔬、硒菇、药材等产业基地达50多万亩。全县已有30多家企业从事富硒产品生产经营,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生产出了富硒茶、富硒魔芋系列食品、富硒矿泉水、秦巴硒菇、金元硒肽、富硒大蒜、富硒豆干、富硒鸡蛋、富硒苦荞等50多种产品,年综合收益超过30亿元。同时,紫阳县也成为我国首个通过国家筹建验收命名的“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活动当天,线上线下联动数万人全程参与,线上百家网店、千名微商、线下多家商家平台共创新高。安康市商务局副局长罗先武、紫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田鑫出席活动并致辞。
本届紫阳电商购物节主题为“紫阳城·双11”,通过联动县城内与县辖乡镇开展线上、线下商品促销,贫困村电商产品展销、富硒农副产品推介发布以及特色富硒美食品鉴会等活动,大力宣传紫阳本土特色农产品,转变传统消费模式,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一县一品,促进偏远乡镇脱贫。
活动期间,来自紫阳各乡镇的“一村一品”代表在各电商平台、线下展位上集中展示了辖区特色农产品,并围绕电子商务发展设定了创新产品,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截至发稿前,当天网上总交易额突破3000万。
今年7月,紫阳县被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财政补贴1500万,资金用于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服务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此前,紫阳还曾先后被列入“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陕西省电商扶贫试点县”、“陕西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为加快紫阳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紫阳县已于今年6月份出台了《紫阳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单个项目最高奖励达20万元。同时,该县今年继续拿出500万元支持电商发展,扶持在县内依法注册登记,从事电商经营活动及提供电商综合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县域内示范镇、村(社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具体扶持电子商务主体发展、平台建设、快递物流、用地用房、产品开发、产品溯源、人才引进及培育、体验店建设以及示范镇(村)建设等。
2015年以来,乘着“互联网+”潮流的东风,紫阳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电商服务中心,4个镇级电商服务站,引导和培育本土电商企业56家,电商产品供应商14家,电商专业合作社12个,自建电商平台5个,培育天猫旗舰店3家,京东旗舰店2家,淘宝店铺379家,微商1336户,实现线上交易额1.35亿元,带动了3000余人创业就业。2015年以来,乘着“互联网+”潮流的东风,紫阳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电商服务中心,4个镇级电商服务站,引导和培育本土电商企业56家,电商产品供应商14家,电商专业合作社12个,自建电商平台5个,培育天猫旗舰店3家,京东旗舰店2家,淘宝店铺379家,微商1336户,实现线上交易额1.35亿元,带动了3000余人创业就业。(记者 王玮 王奔)
[责任编辑 马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