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成14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 县城以上全覆盖
2017-03-01 09:39:34   来源:西安晚报

\

春到古城,护城河景色宜人。记者 窦翊明 摄

(记者高乐)陕西省环保厅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空气监测站建设情况。据了解,陕西已建成14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县县都有监测站,用于评价城市、县区空气质量,其点位分布也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选址。

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吴卫东介绍,我省已建成自动监测站143个,其中国控子站50个,省级监测站93个。

50个国控子站分布在西安、宝鸡等10个设区市,由环境保护部委托第三方公司统一运行维护、日常管理和报送数据,受环保部直接管理。

93个省控站分布在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韩城市及85个县城建成区,监测数据分别用于评价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韩城市及各县区空气质量状况,由省环保厅委托的第三方公司统一运维管理及报送数据,受省环保厅直接管理。

国家监测网点位和省级监测网点位所有监测数据,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共享,共同构成了陕西省空气监测网。此外我省正在建设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空气质量背景站和三个国家区域站,用于我省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以及空气质量监测研究工作。

目前,西安有13个国控子站,分布于莲湖、碑林、雁塔、高新、曲江等城区。莲湖区的空气质量监测子站设在高压开关厂,碑林区设在兴庆小区,雁塔区设在小寨,新城区设在省体育场。

据了解,曾经有人质疑监测子站设置的地址不具有代表性,很多人认为空气质量监测站应该设置在污染源的附近。记者昨日了解到,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点位由环保部批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布置,须位于城市建成区内,并相对均匀分布,覆盖全部建成区,能反映一定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可以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指引。根据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密集程度进行点位数量设置,一般监测的范围为500米至4千米,有时也可扩大到几十千米。

如果在污染源附近设置监测站,就称为污染监测点,主要监测固定污染源及工业园区等污染源聚集区,考虑到烟囱等较高点源对地面浓度的影响时,代表范围可扩大为4千米。

相关新闻

我省首次评价县城空气质量

2017年1月份,全省13个市(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环保部门表示,空气质量改善必须依靠污染物减排,禁燃、限行是我省目前减排措施中的一方面,今年治理力度会更大,采取更多措施精准治理,全省143个县城的空气质量首次被纳入评价体系。

1月,陕西省13个市(区)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是商洛、榆林、安康、铜川、汉中、延安、宝鸡、杨凌、渭南、西咸、韩城、咸阳、西安,其中延安、西安、咸阳、渭南、韩城、榆林、杨凌等7个市(区)空气质量均有所下降。

西安市1月份收获7个蓝天,同比减少4天,主要污染物为PM2.5。PM2.5浓度同比上升66.1%;PM10浓度同比上升26.8%。关中区域8个城市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1.0%,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2017年1月我省首次评价143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关中地区67个县区中空气质量较差的10个县(区)分别是曲江新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经开区、沣东新城、兴平市、沣西新城、长安区、民用航天基地。

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徐刚介绍,影响1月份空气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我省目前正处在污染与治理相持期,1月的不利气象因素抵消了治理的成效,不仅影响到了我省关中和陕北,也波及北方大部分城市。

自去年冬季实行限行以来,不少市民都有疑问:限行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徐刚表示,机动车限行、春节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都是应对重污染天气措施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减煤、抑尘等多种措施。机动车限行,对减少重污染期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特别是对重污染时段的削峰作用较为明显。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污染会更重。

参照西安市2015年PM2.5源解析结果,机动车对PM2.5贡献率在20%左右,如果限行两个尾号,则大致停运五分之一的车辆,不仅可以减少直接排放的二氧化氮,还可以削减4%左右机动车尾气中可生成PM2.5的前体物增量。同时,限行后城市道路通行状况明显改善,既减少了车辆的怠速情况,也减少了车辆的行驶时间,也对空气质量改善有明显作用。

记者了解到, 在已发布的10个设区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韩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基础上,从2017年1月1日起,我省新增发布122个县区(含重点开发区)空气质量状况,并按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进行排名。市民可以搜索“陕西环保”“西安环保”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安装“陕西空气质量”APP,了解自己身边的空气质量情况与健康出行指南。

[责任编辑 展俊]

相关热词搜索:监测站 陕西 县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