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送巧克力是很多情侣选择情人节礼物的时候的一个选择,但是为什么在情人节要送巧克力呢?为什么别的礼物不会像巧克力那样在情人节那天那么容易让人想到呢?其实这里面也是有缘由的哦。
西洋情人节(St.Valentine)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很有人气,最近在中国也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公元三世纪,罗马为了强兵,禁止士兵结婚。而一个叫Valentine的教士,不畏暴政,秘密为情侣们主持婚礼。终于得罪了当时的皇帝Claudi-us,于2月14日被处死,为了纪念Valentine教士,就有了今天的情人节。
情人节送巧克力来源于日本。日本的情人节跟欧美却有一点不一样的味道。在日本情人节跟巧克力分不开家,而且,情人节好像不单单是情人之间的节日。
情人节传到日本是1936年。当时,在欧洲各地都十分盛行选择将情人节作为向爱人告白爱情的日子。在神户有一家叫莫洛佐夫的巧克力厂家第一次把这个习惯介绍到日本,并且推荐将巧克力作为爱的表白时的礼物。
不过据说,第一个情人节的情人节巧克力只卖出去了3块。之后,在1958年,另外一家巧克力厂家——玛丽巧克力的营业主任,又借此话题,在东京新宿的伊势丹百货店做了一个“情人节里女性向男性赠送巧克力”的宣传活动。
鼓励女性在这一天向自己暗恋的男性表白自己的感情,在当时,男尊女卑的风习还很强,宣传用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手法,就是这一天不仅仅是一个示爱的一天,而且是可以有女性来告白的一天。
于是,日本的情人节就是由女性自己为自己制造出一个可以表达爱的机会而产生了。
而第一个发现巧克力的人据说是欧洲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在1502年从“新世界”归来后,将一批奇妙的珍宝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其中就包括可可豆。
几十年后,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在他征服墨西哥期间,从阿兹台克贵族那里发现了可可豆和当时的阿兹台克贵族的饮料“巧克力特尔”。当廓特兹把“巧克力特尔”带回西班牙后,加甜的主意得到肯定,在加入了肉桂和香兰素等几种最新发现的香料后,这种饮料又经历了几次变化。最后,有人认为这种饮料加热后会更好喝。
西班牙的玛丽亚·萨尔莎公主是在欧州掀起巧克力狂热的人。她将可可豆作为订婚礼物呈献给路易十四。“新饮料”也在西班牙贵族中很快赢得了赞誉。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巧克力一直成为西班牙秘而不宣的食物。西班牙明智地着手在其海外殖民地种植可可,这就诞生了一项盈利的商业。令人惊讶的是,西班牙人成功地将可可工艺向其他欧洲国家隐瞒了近一百年。
巧克力是以可可浆和可可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甜食。它不但口感细腻甜美,而且还具有一股浓郁的香气。巧克力可以直接食用,也可被用来制作蛋糕、冰激凌等。在浪漫的情人节,它更是表达爱情少不了的主角。
巧克力体积小,发热多,味甜可口。研究发现,巧克力中含有红葡萄酒中所含有的抗氧化物。朱古力就是巧克力,都是chocolate的音译。
巧克力口味独特,香甜与苦涩同在,就像爱情一样,甜蜜和苦涩相互夹杂。巧克力一吃进口即刻享受融化的快感,仿佛情人的呢喃软语一般,温暖又温馨。另外,巧克力吃了以后能补充体能和力量,使人情绪高涨,这也就寄托了送礼人对情人的美好祝愿,祝愿爱情就像这巧克力一样甜甜蜜蜜,也祝福情人能够健康快乐。
[责任编辑 文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