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瞭望1月16日讯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陕西省商务系统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积极应对挑战,在追赶超越中再创辉煌。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75.7亿元;“长安号”中欧班列开通;自贸区筹建紧锣密鼓……
去年8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陕西设立自贸试验区。陕西省商务厅迅速成立筹建工作班子,抽调骨干力量,先后召开各类专题研讨会、论证会,对片区划设和总体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圆满完成了与50个国家部委的对接会签工作,确保总体方案顺利上报国务院审批。
在新的一年里,全省将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发展陕西省自贸试验区。积极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创造具有陕西特色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抓好“一带一路”交通物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文化旅游和金融合作五大中心建设;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中国最大内陆港,加快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争取设立宝鸡综合保税区,组建西北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增长10%,引进内资6850亿元、增长10%以上。
据了解,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方面,陕西省自贸试验区主要将探索三方面的合作机制创新:互联互通的合作机制、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以及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其中,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主要是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国际合作方面推出一些新的举措,这是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在创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新模式上,陕西省自贸区有五个方面的创新,即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与卫生合作。比如,在文化交流方面,将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开展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多种形式地打造文化产业和文化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在科技合作方面,将利用陕西科技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产业发展交流,共同寻找一些契合点、共振点,共建一些科技创新的平台。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将全面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带动西部地区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共同创新,促进区域产型升级以及区域内人才交流。陕西自贸试验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内陆地区特色的制度创新中心、以多式联运为支撑的商贸物流中心、以能源金融为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以民心相通为导向的文化交流中心和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中心。(黄瑞娇)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