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期间,肖宇(化名)跟外校一名学生有不安全性行为,被感染了艾滋病。
西部网讯(记者 李媛) 在艾滋病日前夕,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了一名大学生感染者。这是一名特殊的感染者,他的身上不仅有大学生的标签,而且作为一名医学硕士。
“当我老了,我一生的故事会是一个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故事,不向别人的异样眼光低头,不向歧视低头。”受访者肖宇(化名)这样看待未来的生活。
理性看待就业 仍然担心受影响
11月26日,肖宇从大学所在的西南地区回到西安面试。对于确诊感染艾滋病一年多的肖宇来说,就业是目前就头疼的事情。
肖宇今年25岁,医学专业,目前研究生在读,明年即将毕业。“我是学医的,可笑的是学了这么多年的医学专业,却去不成医院了。”因为医院严格的体检标准,肖宇无法通过入职体检。
小宇在西安面试完一个职位后,跟几名感染者一起做了一场交流。同行的有“陕西爱之家感染者支持组织”负责人吴勇、西安一名大学生感染者,他们交流病情,聊聊近况,相互鼓励。
“我们所有的大学生感染者担心的问题都一样,就是就业问题。”肖宇说,感染之前,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因为被感染,现在就业要重新规划。
“刚感染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会失业,会像那些照片里的人一样生活在阴暗的角落。现在发现,我的医学知识在这个社会上还是很需要的。”尽管有些担心,但肖宇一直在努力找工作。
了解艾滋常识 侥幸心理被感染
肖宇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学霸”,小学的时候家里贴满了奖状,中学是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到了大学,考研成绩也是全年级第一。
作为医学院的学生,他坦言自己对艾滋病是有一些了解的。其实当时觉得自己认识的人都是学生,应该没有感染者,所以被感染了。还是因为自己抱有侥幸心理,在大学期间,肖宇跟外校一名学生有不安全性行为。
“后来还是有一些担心吧,我去买了试纸,查完就发现‘中标’了。”肖宇回忆,刚查出来的时候,他就赶紧上网、看书查资料,各种医学类文献,快速深入地了解艾滋病。
“一个月的时间吧,心理上就建设的差不多了,生活也恢复到从前。”肖宇表示,自己有了医学的指导,对艾滋病深入了解后,能够坦然接受事实。
肖宇承认,当地的疾控和社区医生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他们态度都很和蔼,这一点给了他很多的安慰。
感染后,肖宇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任何人,一个人跑了当地的传染病医院,多家疾控中心,社区医院。登记、确诊、领药……
肖宇坦言,一开始自己是有一些担心的,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想过退学,但自我调节一段时间后,他觉得生活还要继续。
认识并接纳艾滋 “疾病不可怕,但人言可畏”
“我是学医的,我知道这个病不可怕,但人言可畏。”
感染后,肖宇注册了新浪微博,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些感染者朋友,他们给了自己不少鼓励。
尽管肖宇会抱怨药物副作用导致头晕很烦人,但他始终积极地去面对。越艰难,就越要坚强;越困难,就越要想办法解决困难。“当时我确诊后,怕舍友、同学、朋友、老师发现我的异常,发现我看医生。那一个月每周周六,很早爬起来去传染病医院,做检查、体检,去疾控报道,社区医院拿药。现在吃药一年多,谁都没有发现,回想起来,原来的担心和害怕都是多余的。”肖宇回忆。
如今,肖宇每天晚上11点吃药,之前则需要上闹铃,现在很准时。“别人或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关注你,你的害怕担心就如同心有魔债,自己心里敞亮,其实到处是坦途。”肖宇这样鼓励自己。
与艾滋病毒共存一年多,肖宇对于艾滋有了更全面的认知。“这个疾病本身,和感冒一样,没有道德等因素的裹挟,而不是污名。在我们的传统里,性是肮脏的,和性有关的疾病更是肮脏的。”肖宇说。
“我愿意站出来,也是想让大家了解真实的我们。”肖宇告诉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感染者并不可怕,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他们尽管职业不同,生活处境不一,但艾滋只是寄存在他们身体里的一种病毒,其余跟常人无异。
用医学专业知识为感染者发声
肖宇大学期间,一直在医院实习。他曾经帮助7个病人做过艾滋初筛。作为过来人,肖宇总是第一时间接触初筛阳性的病人,建议他们早日确诊,早日服药。
肖宇至今还记得第一个发现初筛阳性的病人,他是一个50多岁的大叔,因为偏侧肢体无力来到医院,医院查血的时候查出阳性。医院建议大叔去做确诊,但是他拒绝了。
肖宇说,他把大叔叫到一边,询问他有没有不洁性行为,对方虽然没有回答,但眼神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担心隐私暴露等问题,大叔最终没有在医院做确诊。肖宇后来建议大叔一定要去传染病医院,他答应了。
“我是过来人,就是想帮助一下他,有问题解决问题。去多了解一些知识,就不会恐慌。”肖宇说,尽管这些不在他的业务范围内,但还是想去帮助他们早日确诊,不要耽误病情。
对于未来,肖宇有自己的计划:有个安稳的工作,有几个朋友,有个爱人,其余时间会去为这个群体呐喊,去帮助那些处于迷茫中的艾滋病感染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感染者发声。
[责任编辑 马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