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房殿遗址
3 探索中的世界性难题
“大遗址的保护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说,每一个大遗址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典范能供大家复制。每个大遗址都在探索不同的路径来达到保护的目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也在探索。
探索就要创新,赵荣结合汉长安城遗址的现状提出,首先应该在保护展示方式上创新,要更多地引入高科技,来解决最小干预和文化展示的问题,比如使用二维码、3D去做。看上去是一无所有,但当把二维码一扫,手机、电脑上展现出来的就是立体的历史画面;晚上,在未央宫前殿用激光等不影响遗址的方式,来复制当年的盛况。另外,应该在汉长安城里建立丝绸之路博物馆,因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长安。应该把这里面的文化做好,让它成为一个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聚集区。
“面积大、价值高”,汉长安城遗址的珍贵之处也正是它保护困难之处。“36平方公里,它就是一个城市,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业态在里面。”赵荣还提出,必须创新融资体制机制,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其他文化企业进入到特区建设中来,虽然文化遗产有很多安全问题,但是相关的服务性业态可以考虑进入。关键在于要把握四条原则:一要安全,二要最小干预,三要符合有利于文化的展示和可读性,四要是可逆的。
2016年,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成立的第4年。“截至目前,未央宫遗址区内5处游客服务设施的建设已经完成,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毛新亮告诉记者,“我们还投入80余万元,集中开展了未央宫遗址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初步形成了未央宫遗址区的绿化美化方案。这个方案特区已经和省市有关部门进行了反复沟通,听取了多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
除了正在日益焕发出活力的未央宫外,整个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首先是有序推进以直城门大街、安门大街、宣平门大街为重点的道路系统展示工程;第二项是推进以未央宫、明光宫、长乐宫、渭河古桥为重点的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还有就是以城墙、城门、宫门等为重点的城郭展示工程。这几项完成以后,市民游客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汉长安城遗址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