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代表作“临川四梦”完整呈现,世界巡演所到之处,广掀观剧热潮。“四梦”之后还有“梦”。近日,原创昆曲《长安雪》开始在上海昆剧团排练,该剧由闫小平编剧,沈矿导演,倪徐浩、袁佳主演。该剧被认为是上海昆剧团在加强剧目创新、学演结合培育人才道路上又一次新的探索。
昆曲《长安雪》讲述了青年才子堕落为恶吏,女主角因沉湎情感而屡次妥协,最终葬送自我的悲剧。作品视角从情感出发,外延至社会问题和人生选择。曾担任“临川四梦”中《南柯记》导演的沈矿表示,汤翁四剧皆有梦境,故有“四梦”之说。《长安雪》中也有一梦,更重要的是,该剧观照现实的态度与汤显祖一脉相承。剧中曲折离奇的梦以现实生活作为依托,用超现实的艺术手法,试图唤起观众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临川四梦”前两部是生旦爱情,后两部侧重于针砭批判,而《长安雪》把这两种相异的旨趣合二为一。此外,《长安雪》在梦醒后不是将希望投向宗教,而用冷峻的风格观照现实,加强了作品的思辨性与独特性。
《长安雪》中,沈矿首先考虑的是故事,其次是风格。“继承与创新是戏曲恒久的探索,从技术角度讲,该剧两者都有,比如强调戏曲的表演空间,编剧恰好擅长把心理活动渗透到动作背后,而不是用直白的语言,这就‘有戏’。同时,编剧的思考也能带动我的思考,我们彼此配合很默契。”沈矿表示。
创新作品与人才培育是昆曲发展的关键所在。上海昆剧团为此投入了大量心血,2015年,上海昆剧团首推“学馆制”——以名家教学推动青年演员成长,同时将“学演结合”作为加速人才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创作除了坚持与坚守之外,还需吸纳与应变,要探求人类共通的情感诉求;人才培育要注重活态传承,多学多演多练。《长安雪》即使用了年轻的演员班子,主演倪徐浩、袁佳十分珍惜出演的机会。
“80后”演员袁佳表示:“演出促使我去搜集、回顾各类表演方法。而这样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以往未接触到的艺术知识。”“90后”演员倪徐浩此番是第一次出演剧中这类人物,沈矿为他设计了三个角色跳进跳出的高难戏份,他说:“如果没有之前学的戏打底,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谈到倪徐浩的排练表现,前来指导的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说:“看得出动了脑筋,在巾生戏里借鉴小官生的力度、穷生的无奈,塑造了人物的多面性。”
沈矿排练中没少跟这两个年轻演员着急,但第一次响排后,沈矿发现他们不一样了,“以前排戏是说一点动一点,现在很主动,他们花了很多时间琢磨人物和表演”。有时沈矿临时给他们加戏,倪徐浩积极主动。袁佳说:“以前排戏依靠比自己成熟的演员,现在剧组几个演员比我还年轻,做别人肩膀的责任要接过来。”
专家指出,纵观近年来的新编戏曲,改编经典、历史名人题材方面的成就多一些,观察、提炼生活的剧作比较少,该剧思想内容既有别于传统,也在某种意义上超越时下流行观念。《长安雪》因“视角独特、完全原创、关注现实”,在200多部话剧、戏曲作品中与另外12部作品脱颖而出,入选老舍戏剧文学奖励扶持计划。《长安雪》要走的路是尝试运用昆曲传统艺术手段传递丰富独特的当代思想。做到这一点这并不容易,但编剧闫小平这样给自己打气:“这是一条最难走的路,希望能坚持走下去,这也是昆曲独特魅力之所在。创新应该越来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我们自己的东西有进步,这才是真的‘新’。”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闫小平,读书时创作的剧本质量在全系居榜首。毕业后,她投身媒体并做到总监,忙碌中再没想过写剧本。2015年秋,一次意外大病让她卧床月余,她在病中想到很多尤其是如何面临人生抉择,这才有了《长安雪》的剧本。上海昆剧团正是闫小平一直喜欢的院团,而“剧本荒”的当下找到好的本子并不容易,上海昆剧团收获了“送上门”的优秀剧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艺术的价值也在于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昆曲《长安雪》富有创意、朝气蓬勃的主创团队正以特有方式解答,引发观众深思,给人生以更多有益的启示。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