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App:同质化竞争期待突围
2016-12-09 12:29:2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动作不断,对抗分明,但相较主流互联网市场,音频App仍是边缘产品,行业产值、用户规模、影响力均未形成声势。

姜 红

营销、内容、版权……主打“耳朵经济”的音频App竞争近日突然升温:喜马拉雅FM“制造”了首个内容消费节给用户发2亿元红包,蜻蜓FM邀请专家策划国学讲座,荔枝FM则推出了“FM男友”吸引声优粉丝用户……动作不断,对抗分明,但相较主流互联网市场,音频App仍是边缘产品,行业产值、用户规模、影响力均未形成声势。

招式出尽

近期,喜马拉雅FM开启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123知识狂欢节”,号召重视知识的价值,并在狂欢节前向所有用户派发总价值2亿元的“知识红包”。据悉,包括马东、吴晓波、华少等850位“知识网红”参与了此次狂欢节,所有用户都能够以5折或更低门槛获取到上述大咖的付费课程。据悉,喜马拉雅FM于今年6月开始尝试“付费精品”专区,用付费形式为用户筛选最精华的知识内容。

另外一家音频App蜻蜓FM也在内容上苦下功夫。近日,蜻蜓FM与微视听展开了跨界合作,联合推出了“有声有色”观剧模式,用户可在蜻蜓FM收听《锦绣未央》正版同名小说。另外,蜻蜓FM付费精品区近日还独家上线了金庸武侠全集音频版,作家袁东峰也于近日开始在蜻蜓FM主讲国学讲座。荔枝FM则于近日推出“我的FM男友”大赛,全网海选最具魅力的优质男声,并联手同里古镇开发“声音旅行”。

不得不说,与视频和直播类似,音频App也是内容驱动的领域。先前,喜马拉雅电台就曾因著作权侵权被央广之声告上法庭,最终支付赔偿。因此,版权内容已经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

为此,蜻蜓FM早在2014年就收购了有声小说版权方央广之声,还与掌阅科技、中文在线、朗锐数媒等版权方以及酷听听书等有声书制作方达成了战略合作。去年7月,喜马拉雅FM与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签署了版权合作协议,也因此获得了阅文集团大量版权作品的有声改编权。

资本东风放缓

音频App应用场景丰富、节目制作成本比较低、有稳固的市场需求,这些足够吹起这一市场风口。

2011年9月,蜻蜓FM推出,主要走电台路线;2012年11月,喜马拉雅FM成立,布局有声读物和UGC模式;2013年,荔枝FM、多听FM、考拉FM等多家音频FM相继成立。随后的2014年和2015年,整个行业可谓迎来了资本盛宴,不少音频App先后完成了数轮近千万美元的融资。然而,资本的东风却在今年放缓,这也催促音频App必须要快速寻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如果继续以“相仿”的模式发展——内容上以PGC(内容主要由电台、电视台等机构和专业人士制作而成)和UGC(内容主要由草根用户、电台发烧友自制而成)为主,赢利模式主要靠广告和VIP增值服务,市场或将难以为继。

于是,版权和名人宣传成了最为行之有效的出口,平台抢红人、抢版权也成了家常便饭。据业内人士透露,音频App的成本主要是人力、带宽以及版权费用,其中,人力与宽带并没有视频的需求那么大,但是版权却水涨船高,很难压下价格来,因此,赢利并没那么容易。“但版权内容的成本可以以用户付费的形式进行覆盖”,上述人士表示,这是今年音频App普遍愿意尝试的盈利方式。例如,喜马拉雅与“奇葩说”合作推出的《好好说话》语音节目售价198喜点(相当于198元人民币),截至7月16日已经播放了1221.4万次;《蒋勋细说红楼梦》每集0.99喜点,已经播放超过1395万次,为喜马拉雅带来的收入保守估计超过1300万元。

变现模式创新才能胜出

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目前,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行为,50.6%的新媒体用户不愿意也不打算为新媒体内容付费。这也意味着,除了内容付费,音频App还需要将业务延伸到其他领域。

据悉,目前,蜻蜓FM推出了品牌音响,并与海尔等硬件厂商开展合作。喜马拉雅FM已经和阿里、华为、小米等多家硬件厂商达成合作,并推出了随车听、听书宝、故事机、3D降噪耳机等产品。

虽然每个音频App都在努力尝试各种变现方法,然而硬件、付费内容等商业模式并不能一蹴而就,仍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因此,何时能够回本创收对于目前的音频App创业者来说仍是一个问题。或者可以说,在变现模式上谁能最先探索出有效的途径,谁才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上胜出。

值得注意的是,音频App创业者们虽然已在音频电台领域摸爬滚打了三五年,却远不如近来火爆的直播市场热闹。有人预计2016年音频App市场规模将过16亿元,这与市场规模已超150亿元的直播市场对比差距明显。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音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