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添的创意美学 : 流形》 叶锦添著 新经典文化 2016年11月版
图书首发现场还邀请到香港著名作家、文化学者陈冠中,与叶锦添展开深度对话。叶锦添畅谈三十年从业经验、披露影视艺术指导鲜为人知的幕后秘辛。
在新书首发活动上,叶锦添围绕新书《叶锦添的创意美学:流形》进行了主题演讲,与年轻人分享自己从业以来的美学实践和美学思考,同时也解答年轻人心中的好奇和热望:电影中的美术指导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年轻人想从事服装造型、舞美等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作为一个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如何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对于这些问题,叶锦添也在新书中有完整而系统的阐述。
作为游走于当代艺术创作、电影美术、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的著名艺术家,叶锦添一直不断刷新个人风格。作为游走于当代艺术创作、电影美术、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的著名艺术家,叶锦添一直不断刷新个人风格。凭借电影《卧虎藏龙》, 叶锦添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与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艺术家。在电影作品外,叶锦添与包括云门舞集、当代传奇剧场、汉唐乐府、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杨丽萍、弗兰克·德贡(Franco Dragone)、赖声川、阿库·汉姆 (Akram Khan) 在内的众多知名导演、艺术家及著名艺术团体多次合作。
今年9月,由叶锦添担任舞台美术与服装设计的新排英语歌剧《红楼梦》也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首演,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美国媒体盛赞,在歌剧《红楼梦》中,叶锦添构建出一个梦的世界,这个梦根源于东方,但对西方观众来说也同样易于感知。美国杂志《WWD》则评价:“叶锦添的设计总是在诗意与超现实的悲伤之间游走。”
在新书《叶锦添的创意美学:流形》中,叶锦添细致描绘了他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并阐述了自己将曹雪芹的文字转换为视觉的所思所想。在书中写下:“在世界上观察了那么多年,仍然没有看到一种所谓的东方古典的美感能够贯通当代,成为一种时尚前卫的风潮。我觉得《红楼梦》就是一个时尚的集合体,曹雪芹写大观园就是要谈心中形幻之美,豆蔻年华、无知、青春、清纯……想象力很丰富的美。只是这些发生在一个文学家的眼里,他把古典的东西变成了最先锋的。《红楼梦》是属于很多人的,它是一个既深入又不完整的梦,每个人都有一种填补它的空间。”
今年9月到10月,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委约项目,《叶锦添:流形》艺术大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英国出版人、策展人马克·霍本这样解释展览标题“流形”:“对叶锦添而言,他不断探寻如何把历史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来。作为一名艺术家,他致力于增扩观众的视野和生活方式——他把这个过程描述为'流形’。”
在难以计数的影视、舞台作品中,叶锦添都以自己美轮美奂的设计赋予观众对时间和空间的想象。作为最早提出并在全世界推行“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的艺术家,叶锦添更影响着全球对东方艺术之美的理解。
在历时三年创作的新书《叶锦添的创意美学:流形》中,叶锦添谈论了多年来在电影、舞台、装置艺术、影像等各领域的创作历程,也透露了自己对于时间、空间的认识和最近对于“新东方主义”美学的思考,更以感性和思辨的笔触,回顾了滋养他丰沛艺术创作的哲学、美学、地理、历史文化之源。
在新书《叶锦添的创意美学:流形》中,叶锦添面对电子时代和全球化的浪潮,探寻东方文化自身在当下与未来的表达定位。“我希望通过对个人与记忆、当下与历史的探求,让艺术创作穿越时间与空间,将传统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结合。在后序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艺术创作:“我归结我所创造的语境,在于关注着人类存在于世界上所发生的某些事,那些全都使我感到无限触动。我从何而来,因何有我?这些都并非文字能够解释,只有在艺术那无间的场中尝试体验。”
在新书发布活动当天,叶锦添还与香港著名作家、文化学者陈冠中展开了对谈。同为香港出身,叶锦添和陈冠中都直接受到城市文化影响,对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有着切身的体会。叶锦添选择用视觉表达自己对时间、空间的见解与感悟,用跨越不同场域的作品解析文化的派系与源流。而陈冠中小说描写香港众生相,从另一个维度阐释人与空间、文化与时空的关联。两人近年来亦在不同城市间穿梭生活,用各自的创作手段拷问真实与虚幻的边界,对于城市与文化,变幻与永恒产生了新的思索。(李泽岩)
[责任编辑 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