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评剧女王”、共和国最美花旦;一个,是“神童”、出身文化世家的著名戏剧家、学者。吴祖光与新凤霞这对艺术伉俪因戏结缘,因一句“我要向你一生负责”不离不弃、相守相伴一生,一段旷世之恋传为佳话。2017年,将是吴祖光先生百岁诞辰、新凤霞先生九十岁诞辰,为纪念中国文艺界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的家乡江苏无锡歌舞剧院排演了新舞剧《吴祖光…梦别新凤霞》。该剧以新凤霞主演的电影《刘巧儿》为背景,首次將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匾牌呈献在舞台上,以现代舞剧形式讴歌吴祖光与新凤霞爱情故事。
应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特邀,新舞剧《吴祖光…梦别新凤霞》于10月22日、23日在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剧院参加优秀剧目展演。该剧编剧、导演,同时也是吴祖光、新凤霞儿媳的陈健骊表示,《吴祖光…梦别新凤霞》来陕西演出有着特殊的意义——陕北是新凤霞艺术生命的源头,是她艺术的故乡,她的命运和这片黄土地连在一起,她也是这片黄土地永远的女儿。今天,以舞剧这种特殊的方式,是希望老人再一次“回到”这片让她魂牵梦萦的心灵与艺术的故乡。
再现艺术伉俪旷世之恋
共和国最美花旦,齐白石的义女、梅兰芳的徒弟,新凤霞是美人淑女,更是新派艺术家,所有的头衔都不能掩盖她杰出的艺术才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部《刘巧儿》让她红遍大江南北。吴祖光出身文化世家,19岁写出中国首部大型抗战话剧《凤凰城》轰动全国,二十三岁写出代表作《风雪夜归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神童”。一个欣赏对方的嗓音,一个仰慕对方的才华。一次经老舍介绍的见面,让这对金童玉女便撞出爱的火花。
虽然两人的家世不同,吴祖光出身世家,新凤霞出身贫民,但面对外界压力,新凤霞说:“评剧是我的生命,吴祖光是支撑我生命的灵魂,不能两全,我宁要祖光”。而吴祖光的一句“我要向你一生负责”,一承诺便是半个世纪。携手相伴的日子里,吴祖光教新凤霞认字、读书,新凤霞帮吴祖光洗衣,连早晨的牙膏都为他挤好。即便是在两个人最艰苦、最艰难的日子里,也相扶相伴,白首不离,彼此成为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从“神童作家”到“患难夫妻”再到“孤独岁月”,吴祖光与新凤霞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在新舞剧《吴祖光…梦别新凤霞》中,通过浪漫主义时空穿越的手法,生动再现。
溯源倡导妇女解放
因在《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等名剧中有着传神的表演,新凤霞名声大噪,被世人誉为“评剧女王”。尤其是《刘巧儿》,在建国初期,影响深远,对当年中国的妇女解放,曾起到巨大的作用。这部电影故事源自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最早建立法制社会,成立妇女联合会,反对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主,并培养出一位追求婚姻自主,惊世骇俗的新女性代表人物——刘巧儿原型封芝芹。引出一场抢婚大案,由当时陕甘边苏区最著名的法官马锡五,用他创造的群众路线审判方式,进行了公正审判,并取得重大成功,在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故事也是舞剧《吴祖光…梦别新凤霞》中的一个重要情节,而且,在舞剧压轴的最后一幕,“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挂在了舞台中央的陕北窑洞前。这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匾额第一次庄重地出现在舞台上,陈健骊认为:“作为新中国首批展现农村妇女解放,刘巧儿和陕甘边地区对新凤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除了在剧中大量展现新凤霞与‘刘巧儿’的情缘,最后一幕把‘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挂在舞台上的窑洞前。因为中国近现代以来,以政府行为倡导妇女解放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里培养出了中国最著名的妇女封梦琴‘刘巧儿’”。而“刘巧儿”的扮演者新凤霞,也成为了中国首位让全国人民见到延安窑洞的艺术家,首位歌颂陕甘边苏维政府的艺术家,首位表现农村妇女解放的艺术家。”
“戏中戏”创新舞剧表演形式
与传统舞剧的表演形式不同,《吴祖光…梦别新凤霞》既有芭蕾与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相结合的舞蹈语汇,又充分运用中国戏曲元素来表现新凤霞的艺术人生与旷世之恋。配上台词的深情演绎即是观众熟悉的“话剧”表演,配上歌词的款款吟唱即是舞台表现张力十足的“音乐剧”。
剧中,除了首次多达80多款的服装呈现,首次展示齐白石赠送的真迹扇面、徐悲鸿的题词,首次展示吴祖光和新凤霞大婚时郭沫若的亲笔贺信,“台中台,戏中戏”的表现形式更是别开生面。
陈健骊介绍:“我在台上搭了一个舞台,管它叫‘台中台’;我用戏服做了一个大幕,管它叫做‘戏中戏’,这些尝试在中国舞台剧史上或是首次。”她认为,吴祖光和新凤霞是现当代艺术界的一对符号,在舞台上制作一个台口和一个适合这部戏的大戏幕,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总体呈现为干净、清新、真实、感人。舞美简约而不简陋,灯光色彩单纯且有立体感,呈现出一幅幅老照片的感觉和意境。通过这种形式来表现这段传奇故事,舞台就像一杯浓郁的清茶,带给观众一种历久弥香的体验和感受。
(责任编辑:任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