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谈"潘金莲":跟生活对接,会感到生活很喜剧
2016-11-17 09:25:32   来源:新华网

(图文互动)“跟生活对接,就会感到生活足够喜剧”——冯小刚、刘震云谈《我不是潘金莲》

11月15日晚,主创人员等在北京出席《我不是潘金莲》首映礼。由冯小刚执导、刘震云编剧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15日在京首映。从1996年《甲方乙方》开创了冯氏喜剧的风格起,20年后的今天,《我不是潘金莲》如何寻求突破?继《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之后,刘震云与冯小刚第四度携手,将揭示什么?一位是幽默作家,一位有着20年的喜剧生涯,他们对喜剧有何看法?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专电题:“跟生活对接,就会感到生活足够喜剧”——冯小刚、刘震云谈《我不是潘金莲》

新华社记者张漫子

由冯小刚执导、刘震云编剧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15日在京首映。

从1996年《甲方乙方》开创了冯氏喜剧的风格起,20年后的今天,《我不是潘金莲》如何寻求突破?继《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之后,刘震云与冯小刚第四度携手,将揭示什么?一位是幽默作家,一位有着20年的喜剧生涯,他们对喜剧有何看法?

冯小刚谈突破:就是要把《潘金莲》拍成“圆的”

将于18日公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叙说了一个被前夫冠上“潘金莲”冤名的妇女李雪莲,在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为证明“假离婚”和“我不是潘金莲”,走上了十多年告状路的故事。尊严路上窥冷暖,冤屈背后戏荒诞,冯小刚介绍:“这还是一个关于担当的故事。”

在刚闭幕的西班牙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我不是潘金莲》展映环节,不少外国人对着屏幕瞪大了眼睛——16:9的标准电影标准荧幕上出现了一个1:1的圆,所有故事和画面均在这个圆里进行。

冯小刚称采用圆形画幅是一个从没有过的尝试。“画面会缩小,空间被割裂,构图、景深、人物运动等都要发生改变,正反打镜头和特写镜头的使用也受限,这是一个挑战。”

在冯小刚看来,刘震云笔下李雪莲的故事是一个非常中国的故事,需用很中国的画面来体现,受南宋圆形画幅启发的他选择了以圆形遮罩烘托赣南小镇的古雅景致,为荒诞的现实基调蒙上一层诗意。同时,“圆内窥世界”也增强了故事与现实间的间离感,再配上冯氏旁白,好似从遥远的未来眺望这段“过去”。

说的是现世,基调是写意。“所以我就是要把它拍成‘圆的’。”冯小刚很满意这次突破,“我是把它当处女作来拍。”

刘震云谈剧情:纠正一句话比说一句话更难

对于小说纷纷被知名导演盯上的事实,刘震云操着一口河南口音说:“那得归功于导演对我的小说有信心,观众对导演有信心。”

对于小说和电影的关系,刘震云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他一连举了三个例子:“电影像一条河流,汹涌澎湃,可小说是一湾湖水,涌动也是在湖面之下;电影像一头豹子,小说倒挺像大象;小说是后厨里油花飞溅的一切,电影则是那盘端上桌的菜。”

刘震云自嘲还是一个蹩脚的厨子,把菜端上桌之前总想着怎么修理“瑕疵”。“他非常自谦地翻看改过一遍又一遍的剧本,说不行我还得再改改。”冯小刚对此称赞,“不怕麻烦,不相信自己是一个聪明人,震云这一点我特欣赏。”

这样一个对剧本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人,很难想到他在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的“任性”:书的前两百多页都是序言,正文仅有17页,标题还写着“正文:玩呢!”冯小刚解释说:“这也是荒诞的一种表现形式。借荒诞说现实,也是影片的魅力所在。”

《我不是潘金莲》想说什么?刘震云说:“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比说一句话更难。”

谈喜剧创作:喜剧就是把人逗笑,又不止于笑

不少被影片台词逗乐的人问刘震云:“您觉得自己幽默吗?”

刘震云大声说:“我是我们村儿里最不幽默的人。”

不论是那个“笑着就让你思考人生的人”,还是那个“我们村儿最不幽默的人”,冯小刚认为有一种“幽默”,非刘震云莫属。

“幽默有三种,语言的幽默,事情的幽默,背后道理的幽默。影片《我不是潘金莲》和刘震云属于第三种。”冯小刚说。

喜剧生涯走过20个年头,冯小刚以直白的语言定义“喜剧”:“能把人给逗笑的,就是喜剧,可又不止于笑。”

此前的影片中,他把严肃问题玩笑化、让故事充满戏谑的色彩,而《我不是潘金莲》被称为“笑中有料”。

冯小刚将其归功于编剧刘震云的功劳,刘震云对此谦称:“我不生产幽默,我是幽默的搬运工。每当我跟生活对接的时候,就深深地感到生活本身已经足够喜剧的了。”

走在“前面”的冯小刚,和以藏在小说背后为乐的刘震云,携手突破和尝试为电影如何在荒诞中揭露现实提供了新可能,也为中国喜剧电影的创新表达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关热词搜索:潘金莲 冯小刚 喜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