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刘晓锋
十月,连绵半个月的秋雨终于止住了脚步,远山由绿变黄、由黄渐红,在这秋意渐浓的季节,当阳光透过云层轻轻抚动沉甸甸的稻穗,在高山之巅的水泉坪霎时涌动起来。
听,晨雾中传来的嘭嘭嘭的扳谷声,这声响拉开了水泉坪近千亩水稻的收割序幕。金黄色的稻谷历经180余天阳光雨露的浸润,吸收着青山和泉水的精华,终于沉下了成熟的身躯,散发着浓郁的稻香。
在陕南旬阳的仁河口镇,近千亩的水泉坪是唯一海拔在近千米之上的稻田,稻田的灌溉全部来自山上涌出的泉水,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以及日照时间长,加之高山上泥土肥沃,这一切造就了水泉坪凝香大米的优良品质。而水泉坪的农民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山间把庄稼种成了油画,把日子过成了诗歌,且看那丰收前的满眼金黄、且听那扳谷声的悠长、且观那洋溢幸福的笑脸,这一切都是十月里最动人的故事。
季节似乎在仁河口水泉坪这里放缓了脚步,这一块块稻田仿佛在期待着秋霜的渲染,与群山丛林一同奔赴深秋的色彩盛宴。
第一镰的谷子在空中舞蹈,等了一季的老人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乡间小路在稻田间蜿蜒向远方,在此骑行,犹如徜徉在画卷一般。
对于质朴的农民而言,漫长岁月里,他们与稻谷相依相伴,割舍不下这熟悉的物件,熟悉的动作,熟悉的场景。
宛若地毯般的稻田一天天转变着色彩,待它们披上金色外衣后,将被人们从大地上卷起,裹挟着这一季的希望。
在水泉坪,庄稼不仅仅是种在地里的粮食,它们被种成美丽可爱的图案,犹如音符一般,悦动在山间。
终于待到这一刻,这一湾金黄的稻田,映衬着周边的山林,季节的画笔毫不吝啬地涂抹着色彩。
当谷穗遇见野花,是上一季的约定,还是这一秋的邂逅。
安静了一个夏季的稻田忽然就热闹起来,不几天的功夫,稻田里的谷粒就会颗粒归仓。
谷穗在蓝天下骄傲的摇曳着身躯,面对收获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姿态。
如今,板桶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但在小块的稻田里,仍有它们可爱的身影。
这种手把手的传统收获方式越来越少,愿意接触泥土,接触庄稼,接触真实农耕生活的年轻农人让人感到欣慰。
丰收的喜悦不仅感染了勤劳的人们,成群的喜鹊也在分享着收获的果实。
机器收割后的田块彰显出线条的美丽,勤劳的人们即将在这里用油菜来规划下一季的花海。
不同的分工,同样的劳作,这就是田间一次质朴的享受。
对庄稼的理解,莫过于与粮食的直接接触,背起背篓走入田间,身体力行地感知生活对年轻人而言,是弥足珍贵的体验。
谷粒尽可能地接触大地,老人们似乎只有亲自参与这一场收获,才感到生活的踏实。
一季又一季的收获,一幅又一幅的美景,把生活过成艺术,把艺术栽进田里。
这就是水泉坪的深秋,依然有蓝天、依然有稻田、依然有诗一般的田园。
(责任编辑:马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