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转型融合跨越发展新局面
2017-02-10 10:07:32   来源:甘肃日报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开放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真正将新区打造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学习运用国际规则。认真学习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法规、民族风情、产业现状等,掌握科学准确的信息,帮助企业“走出去”发展。深入学习、善于运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规范标准和相关准则,在市场规则上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市场,有效防范风险。

发挥好综保区的引擎作用。制定新区促进外贸进出口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省内外进出口加工企业向新区聚集,实现入区加工类企业数量倍增的目标,2017年进出口贸易额实现15亿美元以上。进一步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制度,探索综保区与中白工业园跨境合作新模式。积极配合推动综保区—机场—铁路口岸“区港联动”一体化、融合发展,为争取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区创造有利条件。

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依托新区中川铁路口岸和国际公铁联运物流枢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对接,着力吸引外资流入,加强装备及工业“四基”、节能环保、新材料、轻工消费品产业合作,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运营,打造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加强与河西、陇东及白银、陇南等地的合作,捆绑式协作、抱团式发展,将甘肃的特色优势和品牌产品推销出去,带动全省外经外贸大发展。

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整合优化兰州至中亚、中欧、南亚、白俄罗斯等国际通道资源,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国际通道建设运营;依托中川航空港争取开通面向欧洲、东北亚等地的国际货运航线,调整铁路口岸规划,加强口岸设施建设,争取设立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编组站,推动与国内口岸实现“通关一体化”,努力实现常态化运营,打造“一带一路”上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切实将通道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优化规划体系 描绘新区建设发展新蓝图

进一步优化规划体系,提升新区规划设计水平,精心打造融合发展的现代新城。

优化总体布局。加快低丘缓坡整理开发利用,推动新区与市区相向发展、与白银市及周边县域联动发展;推动农、林、牧、产、城、游融合发展,彻底解决制约兰州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优化产城融合规划。按照现代新城发展目标,综合城市资源要素,对产城融合发展规划进行优化调整。突出“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切实做到既能够提升城市品位,又不会造成投入浪费。合理调整城市建设时序,集中力量建设城市核心区,加快学校、医院、公交、文化、商贸、生态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把新区建成以产业为主、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强化规划管控。系统梳理已完成和正在编制的各类专项规划,采用国家标准和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对排水、防洪、供热、道路、消防及人防等专项规划进行优化,做到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之间相互协调、集约高效。严格把好控详规、修详规的审核审批关口,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实现城乡功能统筹。优化村镇规划,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按照“一村一特色一产业”的发展思路,突出绿色休闲、生态服务等功能,融入观光旅游等要素,打造一批乡土风情为亮点的特色小镇和美丽小康村。加大规划镇村道路、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推进教育、医疗、文体、社保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逐步推动村社向城镇化社区过渡。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实施土地、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配套改革。

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开辟城市管理服务新路径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紧盯城市管理和服务重点,创新城市经营管理体制,努力构建主体责任明确、管理手段先进、服务方式便捷、资源利用高效、持续协调发展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转变城市管理理念。由建设城市向经营、管理、服务城市转变,坚持“功能合理、投入适度”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急需紧缺、聚人气的项目上去。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建立以效益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经营管理新模式,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实现企业的大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根据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发展需要,对幼教医疗、商贸文化、公共交通等城市配套设施整体规划、合理配置、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对外交通网络。加快特色餐饮、农贸市场、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加强城市管理。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城市管理范围、权责清单,打造综合行政执法“样板区”。按照打好“整治攻坚战”的要求,大力整治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建设美丽新城。

统筹智慧城市建设。按照“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规划、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水平。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 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新城

深入推进“美丽新区、文明新区、法治新区、和谐新区”建设,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文明诚信的生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加快建设美丽新区。走“生态+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一批主题公园、水系湖泊、园林小品、人文景观等观赏项目,建设一批特色风情街、社区、文化旅游小镇等特色名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从源头减少污染源,打造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区。

加快建设文明新区。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以单位、企业、镇村、社区等为责任单位,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指数。

加快建设法治新区。加大法治教育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新区发展营造安宁的社会环境。

加快建设和谐新区。积极推进脱贫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及时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新区发展成果更加充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有效地惠及广大群众。

[责任编辑 展俊]

相关热词搜索: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