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昌吉州落实“六个走在前列”系列专题之六·生态保护篇
蓝天白云,山清水秀……昌吉回族自治州描绘的宏伟蓝图令人心驰神往。如今,这个蓝图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昌吉州的独特魅力。这是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提出的“在生态保护上走在前列”的直接体现。
冬见蓝天夏见绿
近年来,昌吉州经济砥砺奋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前所未有、勇争第一、敢为人先的气魄,2015年GDP排名名列全疆第二,去年1至10月,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就成为衡量地方发展的风向标。昌吉州党委、州政府对此给出的答案是:金山银山换不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宁可让经济速度放缓,也不让环保欠账。
基于这一认识,去年5月,昌吉州党委规划实施了一号工程——“两清两美一绿”三年行动计划。
环保第一仗从清新空气开始。去年,全州共拆除燃煤锅炉318台,项目涉及工业脱硫治理、落后产能淘汰、烟粉尘综合整治等多个方面。昌吉市关停拆除4家供热企业燃煤锅炉,并对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进行了重新划定,将禁燃区面积由过去的20.78平方公里扩大至42.27平方公里;阜康拆除21根烟囱,淘汰5万千瓦落后产能,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29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200吨;准东开发区投入20.1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38.6公里封闭式输煤廊道等环保基础设施,实现了“用煤企业不见煤、产灰企业不见灰”。
一系列举措,换来的是夏季能见绿,冬天见蓝天。清新空气治理成效有数字为证:去年4-10月,全州环境空气优良率98.1%,其中昌吉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9.5%。全州PM10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8.1%。
润泽生态水为源
夕阳西下,漫步昌吉市新城区,滨湖河犹如一条彩带横贯南北,清风吹拂下,河面波光粼粼。亲眼见证昌吉市水质变化的市民马淑花说:“曾经垃圾污水横流的滨湖河,经过规划改造,已打造成带喷泉的人工湖,水清树绿、花香四溢,成了老百姓的开心乐园!”
在清洁水系建设上,昌吉州各县市坚持“生态立县(市)”发展战略,开展“绿色+”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活力创业、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坚守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奇台县启动实施母亲河—水磨河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显现。如今的水磨河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昔日风采得以重现。
昌吉市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展开。该工程南北长13.3公里,占地824公顷,按照“生态休闲水岸、都市文化长廊、国际交往窗口”的规划,进一步优化河道防洪能力、提升河道景观效果,实现生态修复、城市休闲、生态湿地有机衔接。
去年5月,昌吉市在南区加压泵站新建两个可蓄水1800立方米的应急水箱,增强了南区加压泵站供水能力,保障了城市南部区域供水需求。同时完成了第二水源地新增3眼水源井更新改造工作,可向第二水厂新增供水量1.5万立方米。
此外,去年4月启动的昌吉市努尔加水库城镇供水工程净水厂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展开,计划今年5月完工。“项目建成后,不但可以满足昌吉市所有用水,而且可以覆盖沿线努尔加、阿什里乡等5个沿线乡镇农村用水。”昌吉市住建局党工委委员蒲学军说。
在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州部分县市地下水位首次呈现上升趋势,连续31年平均水位下降0.53米的情况得到扭转,玛纳斯县、呼图壁县、阜康市、吉木萨尔县水位平均上升了0.25米;8个主要河流15个监测断面水质100%达到二类标准;天山天池3个监测点水质100%达到三类优级;9个饮用水源地100%达到三类以上优级。
浓郁绿景惠四方
开门见绿,500米见游园,1000米见公园,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各族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永驻。这是昌吉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确定的绿化美化行动量化指标。
梦想美好,路在脚下。为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定位目标,去年全州新建、改扩建各类公园、生态园和小游园20个,各县市也实现了综合性公园覆盖,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公园体系。
2015年投资1个亿,新建占地398亩的昌吉市首家亲水公园——中山公园,其前身是一条狭长泄洪渠,经过近两年改造,如今成为亲子型生态休闲景观公园。每到夏季,市民们纷纷前来赏景休闲。随着森林公园、晋昌公园、南部公园等多项城市景观工程连续建成,近三年来,昌吉市新增城市绿地4700多亩。
昌吉市园林局局长黄军元表示,将通过不懈努力,使昌吉市绿地率达到36%,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去年10月17日上午,州党委书记赵青,州长马雄成等州四套班子领导到昌吉市三屯河西岸沿线植树点劳动,以身示范带动全州上下积极投入植树造林活动之中。
去年4月8日,阜康市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工程开工,该工程总规划建设面积30万亩。近3年来,玛纳斯县累计投入2.6亿元对湿地进行恢复建设,累计“退耕还湿”1万多亩、“退牧还湿”6万多亩,目前湿地面积达10万亩。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成千上万只天鹅、白鹭、黑鹳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在此栖息。鸟的种类也由过去72种增加到326种。去年8月,该县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
仅去年,全州就完成造林面积54459亩,其中农田防护林面积16791亩、城市绿化面积4751亩、居民点绿化面积2047亩、道路绿化面积5508亩、园区绿化面积1727亩、其他造林面积23635亩。
空气清新环境美,绿水长河环城绕,丛林掩映青山秀。从东到西,一座座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城市傲然矗立……这就是昌吉,这就是昌吉人未来心目中的昌吉。(通讯员田栋)
[责任编辑 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