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扬扬的雪花,让连日来的雾霾天气有所缓解。
治理雾霾
先搞清来源
近日,西安再遭“雾霾围城”。特别是随着2月8日晚西安市环保局接受电视问政日子的临近,坊间对于雾霾治理自然又多了几分关注和期待。
老实说,雾霾治理正在全力提速。今年这个冬天里,车辆限行和停课措施就多次启动,春节期间实施“史上最严禁鞭令”,使得春节的夜晚静悄悄。总之,为了治污减霾的效果,老百姓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习俗,这是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配合。
但是,也不能不说,汽车尾气到底能“贡献”多少雾霾?一挂鞭炮能产生多少雾霾?测算的数据都能吓死宝宝了,可是,车辆限行以及禁鞭令的实施,似乎并没有随之呈现出老百姓所乐见的结果,雾霾还是该来就来。于是,又不免让人油然而生汽车尾气、鞭炮到底与雾霾有多少关联的疑问。
纵观媒体报道,已经被扣上雾霾“元凶”或者“帮凶”帽子的,有机动车尾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燃煤、建筑粉尘、不利气象条件等等,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随着对雾霾习性的掌握和认识的深入,我们也知道,不同地区的污染水平和主要污染物成分并不一样,这使得不同地区雾霾的成分和浓度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不同,因而,治理手段和办法,势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可问题恰恰在于此,在公开报道中,鲜见国内哪个城市有相当权威的官方雾霾成因报告,公众更多只是从专家、个别官员的“认为”“分析”“指出”中得到了相关信息,由于缺乏扎实的调查统计和严谨的论证,因而经不起科学推敲,面对各种质疑无法自圆其说,甚至还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论,而陷入争论不休中。
古人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场持久战中,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对手——光知道PM2.5浓度、AQI、细颗粒物这些名词是不够的,还要知道,霾的主要成分和来源。这是科学治霾、依法治霾的基础和前提。
治理雾霾,不仅需要决心和行动,在今天这个时代,更需要强调“科学”!只有科学治霾,措施才更有针对性、更得力,避免走弯路,才能最大化、最快速地达成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显然,通过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厘清各类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得出一份准确的“污染清单”,然后才能照单开药、药到病除……众所周知,霾的生成和发展,核心是外部气象条件和内部物质积累。气候对霾的影响是人为难以控制的,但空气中存在的大量细小霾粒子却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也就是说,搞清楚那些细小霾粒子是什么成分、具体从哪里来,这恐怕是绕不开的第一步。
西安今日不限行
昨天下午,记者从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了解到,按照《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规定,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决定于2017年2月7日12时起,解除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状态。机动车限行措施于2月8日0时起解除。
西安三日天气
今天 多云转晴 -4~6℃
明天 晴 -5~5℃
后天 阴转多云 -1~8℃
雨雪今起结束
雾霾减轻
我省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雨雪冰冻)Ⅳ级应急响应
昨天,西安迎来立春后的首场“春雪”,雾霾逐渐退去,气温也随之下降。今起我省雨雪过程结束,天气好转,气温也会慢慢回升。
昨天我省大部分地方迎来新一轮雨雪天气过程,陕北、秦巴山区以雪为主,关中、陕南以雨夹雪或小雨为主,截至昨日下午4时,西安收获了1.2毫米的降水。
省气象台于昨日上午9时30分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榆林和延安的部分地方,秦巴山区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积雪结冰,请注意防范。
冷空气来了,昨天的雾霾却未彻底消散,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气象专家表示,昨天雨雪到来,风力却不大,对于雾霾来说,风力的作用最大。而且冷空气刚刚抵达,作用正在慢慢展现,今天空气质量会继续好转。
省气象局昨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雨雪冰冻)Ⅳ级应急响应,要求榆林、延安、汉中、安康、商洛等市气象局根据实际研判进入相应级别应急状态。根据省气象台最新预报,预计今天白天我省大部天气转好,以多云到晴为主,关中东部和商洛有3-4级偏北风,后期我省维持晴好天气。
2月6日下午,延安地区普降小雨,到晚间7时许,又开始降雪。受此次雨雪天气影响,再加上气温较低,造成很多路段湿滑结冰难通行。6日晚8时许,包茂高速榆林方向安塞镰刀湾段因道路结冰湿滑,接连发生8起车辆追尾交通事故,事故共造成1死5伤。受事故影响,延安北、沿河湾东、安塞北收费站入口和建华寺、化子坪、镰刀湾收费站入口往榆林方向一度暂时封闭。昨日上午10时许恢复通行,目前事故原因和相关善后工作正在进一步处理当中。
7日我省高速公路10条路段出行分时段限行,截至昨晚7时,全省高速公路通行基本恢复正常。
[责任编辑:黄瑞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