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篇《严防“灯下黑”》
2017-01-05 09:22:44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

现一起就严肃查处一起。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央纪委对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处置进行了重大改革,防范风险的发生。

党的十八大之前,来自不同渠道的问题线索分散在各个纪检监察室手里,从受理到处置都是由纪检监察室操作。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纪委要求各渠道反映的问题线索统一交由案件监督管理室管理,同时每年进行线索大起底,要求各纪检监察室清理掌握的问题线索,对处置流程作了详细规定,并要求调取问题线索必须经过严格的报批程序,力求在每一个环节上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同期声】韩晋萍(中央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

原来从接收开始,到决定怎么处置,到最后处置到什么程度,这个完全就是纪检监察室自行决定了。现在这个线索处置它也是规定了非常详细的流程,就是从承办人开始一直到处里面,到室里面,还有到委部领导层层把关,这样的话某一个人的意志,他就不能够决定这个线索的处置结论。

【解说】除了利用问题线索谋取私利,还有个别纪检干部在调查或审理违纪问题时,违反审查纪律,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严重危害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

【同期声】沈佳(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

该查的我绕开,避重就轻我查一下,走人了。那你说他能不感激你吗,但是这种感激你知我知,别人谁能知道呢?

【解说】2013年10月,一起内部人员违纪问题,震动了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有人举报自治区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沈佳收受贿赂为人抹案,情节十分恶劣。

【同期声】刘贵春(沈佳案专案组工作人员)

我们在查处一个案件的过程中,有一个应该被处理的党员干部而没被处理,我们找到这个人了解情况的时候,他主动举报了沈佳,收受贿赂,把他从应该处理的名单中拿掉,所以说他没被处理。我在跟常委会汇报的时候,所有的领导们都用不相信的眼光看着我,说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我们自己的人会这么肆无忌惮?所以说谁都不相信,但是所有证据证明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腐败问题。

【解说】沈佳先后在自治区纪委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担任负责人,都是掌握执纪审查权的核心部门。经调查,他先后收受了45个人的97次贿赂,数额达两千多万。他的违纪违法事项之多,从调查案卷的体积就可见一斑,我们拍摄的这些还仅仅只是其中一部分。

【同期声】李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副书记 监察厅厅长)

这个案件给我们的教训太深刻了,纪律审查的各个环节一旦失去控制,以权谋私必然会发生。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纪检监察机关权力滥用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他本身滥用权力,涉案金额如此巨大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庭审现场纪实】

审判长:被告人沈佳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解说】2016年8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判处沈佳无期徒刑。200多页的判决书逐一认定了沈佳的52项犯罪事实,法院宣读用了一个多小时。

【解说】沈佳作为纪检干部,熟悉各种调查方法、调查流程。他一边滥用职权谋取利益,一边用各种手段规避调查,掩盖违纪行为。

【同期声】刘贵春(沈佳案专案组工作人员)

他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用自己一万块钱的表换别人50万块钱的表,用10万块钱的车换别人50万块钱的车,他觉得收别人的钱是受贿,而换表这种方式是更好的掩护。我们问这个老板的时候,说你不知道有这么大的差价吗?他说我知道。他要能要我的钱,他就能给我办事,值啊,就是这么简单。

【解说】沈佳掌握的权力,往往涉及对方的前途命运,因此被调查对象不惜重金拉拢,而沈佳自己也开口索要,毫不含糊。例如有一起案件中,一名国有矿业公司负责人牵涉其中,存在收受100万元贿赂的情节,沈佳和他串通,让他安排假证人,提供假口供应对调查,最终使得他免于被查处。事成之后,沈佳向该负责人索贿,一开口就要几百万。

【同期声】王艾华(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原总经理)

他说他要买房子。我说你买房子需要多少钱,后来他就说需要大约三四百万,当时我说你这个太多了,你不能这么着,这个钱太多了,他就有点跟我恼了,他说这点事都办不了,一看我就得罪不起,完了就给他送去了。

【解说】王艾华送给沈佳300万元,这300万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过了一段时间,沈佳因为听到一些风声,担心有风险。

【同期声】沈佳(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

检察院可能要调查王艾华的事儿了,我听到以后那肯定是越发害怕了。我让我内弟,把那个钱原数就给他退回去了。

【同期声】王艾华(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原总经理)

过了一年半多的时间了,他又给我打电话,四月份,打电话意思这钱我还用。在我心里来讲,纪检委的干部,是很神圣的,他们都应该要求都是很严格的。但是后来他呢,做了这事,我就觉得有点过。后来逼得我没办法,我就这么想,反正你不是要吗?那我就从账户里打过去了。

【解说】沈佳身处纪委核心部门却如此肆意妄为,属于典型的“灯下黑”现象,也警示着如果对“自己人”监督缺失,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同期声】李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副书记 监察厅厅长)

沈佳能利用纪律审查的权力谋取私利,也表明我们的检查和审查的环节,好多环节都虚置化,我们是专责监督机关,结果我们内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我们必须破这个课题,使我们的权力制衡更科学有效,坚决防止各个环节上的个人和少数人说了算。

【解说】针对这些关键点和风险点,中央纪委不断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严控决策权、审批权。在即将提交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的《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中,对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审理、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程序、规则、权限,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为的就是加强监督制约,管住队伍中的大多数,惩治极极少数。

【同期声】张越(中央纪委第十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各个环节,各个程序,各个点位都有很细密的相应的制度规范,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然后监督也知道如何去监督了,监督就不是一个虚的了,就会最大限度地保证执纪审查权能够被公正履行。

【解说】在纪检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往往就是风险点的所在。除了跑风漏气、以案谋私,另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以职务影响力谋私。在中央纪委查处的17名机关干部中,不少人都在自己所联系的地区,把谋利空间延伸到了纪检之外的领域。由于手握执纪监督权,使得他们成为别有用心的人重点“围猎”的对象。

曹立新,中央纪委法规室原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2014年被免职调查。他曾经在第六纪检监察室工作十多年,长期联系山西,而他的问题也主要出在山西。

【同期声】曹春霞(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工作人员)

曹立新他在联系的地区办了很多大案要案,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一些各怀心思的人纷纷地去拉拢和腐蚀他。

【解说】曹立新曾经是一名优秀的纪检干部,2008年的9.8山西襄汾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他是主要调查人员之一,在山西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他也曾经对自己严格要求,但遗憾的是,后来却逐渐放松警惕,最终自身也全面“溃坝”。

【同期声】曹立新(中央纪委法规室原副局级纪律检查员 监察专员)

自己的问题的发生确实是从这些小事,从吃喝,从收小的购物卡,从这些事情开始。教训也是非常沉痛的,深刻的,现在非常后悔,非常后悔。

【解说】曹立新联系山西期间,正处于山西政治生态恶化的时期。对于一些人想和自己拉近关系,曹立新并非完全没有警惕,也曾经抵制过一些诱惑,但对于一些饭局吃请,他觉得碍于情面也不好拒绝。而后来主要的行贿人,几乎都是通过饭局结识他的。

【同期声】曹立新(中央纪委法规室原副局级纪律检查员 监察专员)

深入到地方来开展工作,特别涉及工作对象的,包括吃请,包括聚会,包括一块喝茶这些事情是绝对应该是不应该参加,我就是后面没有坚持不懈把这样的事情做好,现在非常后悔,悔之晚矣。

【解说】这样的饭局绝不只是吃饭这么简单,不少人怀着各自的心思而来。冯朝辉就是其中之一,他结交曹立新,打一开始就目的明确——帮助自己晋升职务。

【同期声】冯朝辉(山西省交通厅高速公路管理局原纪委书记)

想一定把自己和他的感情也好关系也好拉近。经过临汾这个襄汾溃坝事件,他在这负责查办这个案子,在山西的影响已经很大了。只要他愿意给山西省的任何一个领导打个招呼,那是起

相关热词搜索:中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