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成因 专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016-12-09 14:52:00   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为何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成瘾的影响呢?首先,网络和游戏本身的成瘾性的特点确实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善用网络,远离网瘾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

作者:黄峥 钱丹

有人说网络让地球变成了村庄,也有人说网络让心灵变得荒凉。今天,电脑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在享受资源和便利的同时,网络成瘾也成为大学生主要心理与行为问题之一。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比例约为6%—15%,其中以游戏成瘾问题最为突出。过度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导致部分学生成绩下降、考试挂科、社交活动减少甚至退缩封闭、睡眠不足、过度开支,有些甚至会因为网络使用问题导致和家长、老师的冲突矛盾,严重者可能因不能完成学业要求而退学。

 探求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成因 专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网络配图

为何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成瘾的影响呢?首先,网络和游戏本身的成瘾性的特点确实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以网络游戏为例,由于网络游戏图像精美、操作便捷、规则清晰、奖赏明确,加之还可以匿名参与在线互动,这些特点可以让参与者投入时间或金钱即可以获得即时的满足,激活并强化大脑中获得快感的区域,这与通过毒品或赌博获得满足的机制有很多相似之处。网游的设置大多是,投入一定时间或用金钱购买装备,玩家就会提升武力、增加金币、经验值或通关,这种奖赏和满足在游戏中是短期并完全可预期的。比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任务,比如学习任务,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有时会遭遇挫折,而且最终结果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一部分大学生可能有意无意地选择了游戏或虚拟的方式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忽视甚至回避了现实中的任务和要求。

其次,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还是监管程度较高的应试教育,中学老师和家长都起到了较高的监管作用。在完成高考目标、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一方面可能存在思想松懈、缺乏新的动力和目标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对时间安排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集体环境中缺乏权威的监督管理,而自我管理的能力又有所欠缺,就可能导致包括网络和游戏成瘾在内的各种适应不良问题集中爆发。

要解决不当和过度的网络使用问题,真正善用网络工具和资源为学习生活服务,需要大学生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管理好自己:一是树立恰当的目标。进入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也不是一个就业前再轻松玩上几年的中转站。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和通识教育,无论是对人的思想、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的确立,还是对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的夯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阶段所参加的团体、建立的友谊、培养的社会实践能力等,也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里的耕耘会给人生带来可积累的财富和收获,而在虚拟中的满足只是一时之快,很快会烟消云散,陷入懊悔和沮丧。所以有意识地不断为自己新梳理的目标添砖加瓦是大学生应做好的心理准备。二是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大学是大部分学生开始离家、独立生活的起点,而能否取得成绩并获得内心的充实快乐,有赖于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如果在自我管理方面感到有困难,需要大学生能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可以和辅导员老师或好友共同商定改善计划,相互监督,及时检查反馈,不回避问题,也不急于求成,肯定每一小步的改善和进步,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持久的进步。总之,大学生应成为理性的使用者,善用网络给生活增添便利和色彩,而不是沦为技术的俘虏。(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 马宝]

相关热词搜索:成因 能力 心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