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伴行
发扬法官志愿者精神
在开展七创“双拥模范城”过程中,镇江法院提出了“与法伴行、法进军营”法官志愿者在行动,也进一步擦亮镇江“小城大爱”的城市名片,发扬“奉献、进步、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相结合,通过“拥军热线、拥军联系卡”,让青年法官在涉军维权的一线岗位上接地气、转作风、主动作为、接受挑战,感受到同呼吸、共命运的军民鱼水深情。
“军有所需,法有所应”。句容驻军最多,句容法院理所当然成为涉军维权的排头兵。为深入推进涉军维权工作,提升官兵法律素养,该院积极开展以“双进双聘·六个一”为主题的法律拥军活动,通过为驻句部队展示一组法治展板、赠送一套法律书籍、开展一堂法制讲座、提供一场法制咨询、发放一张法律拥军联系卡、举行一台技能联谊等活动,合力促进军地和谐。句容法院院长董友洪表示,法官将进一步发挥志愿者精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将涉军维权工作做得更主动、到位。
据统计,2014年以来,镇江法院先后为驻镇部队开展法制讲座26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500余人次,赠送法律书籍1000余册,发放法律拥军联系卡3000余张。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法律,在即将离开第二故乡之际,法院送法增强了我们退役后的生活和工作信心。”今年即将退役的士兵小陈表示,一定站好军营最后一班岗,今后投身社会建设,一定遵纪守法,做对得起部队、对得起社会的光荣退伍兵。
互学互动
提升法律拥军层次
6月18日上午,镇江中院“法院开放日”活动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总参谋部师团职领导干部法治培训班40余名学员。他们饶有兴致地实地参观考察科技法庭、院史陈列馆、执行指挥中心等,茅仲华向他们介绍了法律拥军工作、司法公开以及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学员们表示收获很大,也对法治军营建设更充满信心。
自2012年,镇江中院与镇江军分区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军官法官互学、军营法庭互动”系列活动的通知》以来,法律拥军的层次在不断提升。镇江中院与镇江军分区联合成立法律拥军培训基地,根据部队实际需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授课辅导、巡回讲座、实地考察等形式,为部队培训法律人才。
2014年12月4日是国家首个宪法日,丹徒法院开展了别具一格的“弘扬宪法精神 官兵听庭评案”活动。该院刑庭审理了一起军人犯罪案件,士官施某在与妻子商谈离婚事宜过程中,发生争执,动手将妻子打成二级轻伤。承办法官认真听取公诉机关、辩护人及被告人意见,多方征求了施某所在部队领导意见,了解其入伍以来的详细情况,多次与被告人及其亲属联系,听取意见。最终,合议庭考虑到施某犯罪后自动投案,其妻与家人谅解了施某过激行为的基础上,综合案情依法判处施某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施某所在部队官兵四十余人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活动受到部队领导及官兵的一致好评。
拥有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头衔的润州法院,是全省首家军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镇江船艇学院、解放军359医院官兵2000余人先后走进法院,旁听职务犯罪,感知法院廉政文化、党建文化、礼仪文化等带来的魅力。船艇学院纪委书记钱程很赞同这种互动的方式:“教育关口前移,用活生生职务犯罪庭审来警示官兵,效果很好。”如今,句容法院下蜀法庭“沐正苑”、丹徒法院宝堰法庭的“法园”文化基地,都成为部队官兵接受法治文化熏陶的基地。
“开展法律拥军的过程,本质上也是锤炼法院工作作风、提高为民司法能力、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举措,在与部队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工作互动的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实践和总结,将涉军维权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法规制度,推进涉军维权工作朝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迈进,切实提升涉军维权工作成效,以军地和谐、军民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镇江‘双拥七创’作出应有贡献。”茅仲华说。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