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丽娟 翟 敏 本报特约记者 沈 荷 孙彩萍
7月24日,句容法院副院长张巧林率民事法官将《最美法官》舞台剧“送”到了驻镇某部队。这部由该院干警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 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全国优秀法官、江苏最美法官、下蜀法庭庭长王丽的先进事迹。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赢得了部队官兵的阵阵掌声。“这部舞台剧让我看到了王丽同志作为一名职业法官,敬业奉献公正办案的风采,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一心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观演的排长蔡建勇感触颇深。
镇江是江苏13个地级市中驻军较多的城市。近年来,镇江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法律拥军工作的新载体、新模式、新内容,维军权、解军难、稳军心,凝心聚力为“七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添分加彩。“双拥标兵单位”“镇江市军地互办实事先进单位”“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正是对镇江两级法院涉军维权工作的最好诠释。
“舞台剧送军营就是法院文化和军营文化相融合的一次创新和探索。”镇江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茅仲华介绍说。
立足审判
构建涉军维权网络
近年来,在镇江市上下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的热潮中,镇江8家法院实现了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合议庭全覆盖,并构建了“一组、一庭、一站”的涉军维权网络。
“其实早在2011年,我们就与镇江军分区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文件里细致规定‘四个百分百’,即涉军维权组织机制百分百建设,军地配合措施百分百落实,涉军困难当事人百分百司法救助,涉军案件百分百案结事了。”茅仲华告诉记者,如今两级法院已全部成立由“一把手”院长担任组长的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业务庭领导作为成员,组成各级维权指挥中枢。各基层法院分别与辖区内团级以上部队协调,在部队内部设立“法律拥军工作站”,专门处理涉军维权法律事务,这也为“四个百分百”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7月,镇江谏壁村民蒋某因鱼塘承包以及泔水收取等问题与驻镇某军事管理区发生纠纷,并到京口法院谏壁法庭提起民事诉讼。谏壁法庭高度重视该起军地纠纷,结合实际指派法庭人民调解员联系部队负责人和当地社区人民调解员,了解情况沟通协调,努力引导军民双方在诉前进行调解。通过三天的沟通调解,终于促成双方签署了关于鱼塘承包、泔水收取的一揽子调解协议。
“涉军纠纷案件敏感性、政治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处理案件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优势,主动与部队和军人军属联系沟通,介绍情况,听取意见,答疑释惑,妥善处理,力争涉军案件审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镇江中院副院长姚强告诉记者。
2014年10月,上级军需部门通过某快递公司向驻镇某部托运了两箱军装,不料到货时一只纸箱出现破损,少了7件军装,由于是定额供给,少了军装将影响到部队训练。部队与快递公司多方交涉,但由于托运人未对托运货物进行保价,且对具体损失无法确认,快递公司只同意参照《邮政法》规定,按快递费的3倍进行赔偿。部队派人来到丹徒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求助,该院立即开通“涉军诉讼绿色通道”,及时将该案纳入诉前调解程序。经过人民调解员的释法析理,耐心教育,最终快递公司与部队签订调解协议,赔付了服装损失,纠纷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