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政法视窗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司法拥军助力强军梦

2015-07-28 10:12:22来源:法制日报
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实地调研后认为,信阳涉军维权工作不再满足于军人军属和驻军单位等特定群体,把服务范围扩大到对革命作出贡献的红色群体,突出了对他们的司法保护。

四项机制夯实维权基础

  “车祸无情法官有情!”这是罗山籍军人小黄发出的感叹。他的哥哥因车祸身亡,肇事方被判刑,但无力支付赔偿金。就在小黄一筹莫展之际,罗山县法院协调人武、民政部门给其亲属发放了10万元救助金,并为其亲属办理了低保,使这一军属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县法院制定了周密的执行方案,力争早日执结。

  小黄口中的“情”字,背后则是一套保障机制。张社军说,在“信阳模式”创新发展中,信阳市两级法院在实践中形成了“用情倾注、用心谋划、用智创新、用力借势”的“四用”工作法,其核心是靠四项机制建设夯实涉军维权工作的法治基础。

  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成立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具体办事机构,坚持例会、督查、交流培训、日常联络、疑难问题会诊、司法救济等工作制度,制定了6项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与驻地部队、军分区、人武部和当地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情况通报、工作协作和会商机制。

  高效的审判执行机制。统一建立涉军维权合议庭和巡回审判庭,所有涉军案件一律归口审理,实行月报告制度,并坚持特事特办,急案快办,对涉军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优先救助。2012年以来,全市法院办结涉军案件1313件,办理部队反映事项192件,为76名困难军人军属减缓免交诉讼费用43.64万元,80%涉军案件在3个月内审结。

  多元的纠纷化解机制。对涉军案件,坚持能依法调解解决的,想方设法通过调解的方式结案,彻底化解矛盾纠纷。

  及时的跟踪回访机制。建立涉军案件台账,一案一表,集中管理,立案时作出“涉军”标志,重要节点实时监控,确保公正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向所在部队或军人军属反馈。对败诉或部分败诉的涉军维权对象,及时判后答疑,进行疏导。

  “信阳模式”深化涉军维权

  在张立勇看来,河南法院近年来一直在持续深化涉军维权工作,“信阳模式”就是“汤阴经验”创新发展的硕果。

  2012年6月,河南高院和济南军区在安阳市联合召开了关于进一步宣传推广涉军维权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张立勇和军方首长充分肯定了汤阴县法院始终秉承“为国防建设作贡献、为军人军属献爱心”的理念,探索创立的“司法拥军、巩固国防、诉内维权、诉外服务、军地共建、和谐发展”的涉军维权工作模式,被誉为“汤阴经验”。随后,“汤阴经验”在全国全军予以推广。

  张立勇调研发现,信阳和新县两级法院,作为鄂豫皖革命老区所在地法院,在学习“汤阴经验”中,结合红色革命老区的特点,将司法拥军的服务对象由现役军人、军属扩展到老红军、老八路、老新四军、“五老”(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同志、军烈属以及老革命后代等红色群体。以新县为例,原来涉军维权工作对象有607人,现扩大到4672人。法官的任务虽然更重了,但在社会上营造了尊重军人和革命前辈的浓厚氛围,值得推广。

  “信阳模式”在全省推广后,各级法院也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案方法。开封中院指定所属的金明区法院、许昌中院指定所属的魏都区法院集中管辖市区涉军案件,平顶山中院规定涉军维权领导小组成员列席涉军案件合议并发表参考意见。

  目前,走进任何一个基层法院,就能看到立案大厅专设的“涉军维权案件窗口”,军人军属申请立案、咨询均由专人优先办理。对涉军案件,自立案时起,就建立台账、登记造册,各个审判环节均填写专门的“涉军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表”,在卷宗封面加盖“涉军案件专用章”,提示各环节审判人员快立、快审、快结、快执行,并严格实行“挂账销号”,做到“一案一结一报”。

  如今,全省已建立161个涉军巡回法庭和服务站,建立完善了各级法院、军队、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一组一庭一站一所一岗”工作机制,形成纵贯市县乡村(社)四级的涉军维权网络,及时掌握、处理涉军纠纷。近三年来,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涉军案件2000多起,为部队和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7月20日,在全省法院学习推广涉军维权“信阳模式”座谈会上,张立勇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建立涉军案件分级督办机制,协调建立军人军属司法救助专项基金,扩大涉军维权服务对象范围,使民政部门的优抚对象都能够享受到公正、高效的司法拥军服务。同时,借鉴汤阴县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成立独立编制的涉军案件办公室的做法,争取在军人、军烈属多的地方成立专门机构,专职负责涉军维权工作,推动军地军民融合发展,通过司法拥军助力强军梦。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