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医院援藏军医接诊藏族同胞。 第85医院提供 摄
第85医院援藏医疗队受到申扎县医院医护人员的热烈欢迎。 第85医院提供 摄
第85医院援藏医疗队军医查房并带教藏族医生。 第85医院提供 摄
今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解放军第85医院第15批援藏医疗队将于7月底再次登上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从黄浦江畔到雪域高原,15年来,第85医院先后派出35名军医,奔赴海拔4800米的西藏申扎县进行对口医疗支援,累计接诊藏族同胞6000余名,培训藏族医生13名,赠送医疗设备和资金援助150余万元。
援藏军医“接力”上高原
申扎县面积是上海的4倍,人口不到上海的千分之一,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出了县城就荒无人烟,仅有几处寸把的“小草丛”点缀着荒凉的土地,再走下去便是无人区。初到申扎,军医们大多水土不服,消化功能紊乱,稍一运动就喘不上气,还伴随心慌、失眠等反应。但援藏15年来,军医们一旦稍微适应了环境,就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
高原紫外线特别强烈,白内障患者比例很高。70岁的藏族老人达措患白内障双目失明10余年。当听说解放军医生来了,他抱着一线希望来就诊。然而申扎县人民医院总共21人,医务人员仅8人。医疗困难也有一箩筐:手术室消毒条件、显微镜清晰度都不理想,老人还患有高血压、高原性心脏病等病症,加上高原气压变化大,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暴发性眼内出血。
“家里有几只羊,如果能做手术,我就把羊卖了!”老人对光明的渴望格外强烈。“虽然风险很大,但我还是有把握的。”眼科主任史胜进藏前专门从上海带来了人工晶体,他愿意承担风险,免费为老人做手术。手术中,史主任戴着口罩,眼盯显微镜,这样激发了高原反应,使史主任头晕眼花,他做一会歇一会,原本只需半个小时的手术做了一个多小时。一周后,老人左眼重见光明,史主任再上手术台,为他做了右眼手术。出院那天,这位藏族老人执意宰了只羊送到第85医院援藏医疗队的宿舍。
外出巡诊,是军医们的“家常饭”。每次去卡乡、巴扎乡、买巴乡等乡村巡诊,越野车只能顺着草原的车印颠簸前行。即便大多数病人都是常见的胃炎、胆囊炎、骨性关节炎,即便有些从没看过医生的藏族同胞会问“我去年肚子痛过,后来又不痛了,要紧吗?”之类的问题,但军医们还是耐心细致地接诊每一位病人,并为他们宣讲健康科普知识。
第85医院陈徽军政委说,从2001年开始,医院与西藏申扎县人民医院实施一对一医疗支援,先后有35名军医接力上高原,副高职称占半数以上,涉及外科、眼耳鼻喉科、骨科、消化介入科、神经内分泌科、放射科、传染科等14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