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海滨侨乡筑梦想 双拥之花别样红

2015-08-17 16:55:34来源:中国网
泉州军民始终坚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扬传统旗帜,持续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内涵,使双拥之花开得愈加红火。

 \

女民兵参与海防巡逻

采取新举措 深化军民鱼水情谊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军民鱼水情深,共建美好家园”这条军地双方多年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始终保持着旺盛活力,充满蓬勃生机。近年来,该市进一步深化跨区共建、部门共建、城舰共建、军企共建、社区共建、乡村共建等军地结对挂钩活动,组织驻军较少的洛江区、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与区域外驻泉团级单位挂钩共建,所有市直双拥成员单位与基层连队开展结对共建。目前,全市建立了军警民共建对子917个,覆盖了机关、行业、企业、学校、村居等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

一是开展跨区共建活动。根据所辖县(市、区)驻军分布不均衡的实际,建立跨县域双拥共建制度,组织驻军较少的县(市、区)跨出县域搞双拥,与区域外团级以上驻泉部队挂钩共建,保持常态化军地互动,为驻军较少的县(市、区)搭建更为广阔的双拥平台。二是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共建活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基层营连,采取“一挂多”和“多挂一”形式进行挂钩共建,建立挂钩共建对子900多对,实现基层连队双拥结对共建全覆盖。三是开展城市与军舰共建活动。2014年海军“泉州舰”正式命名入列后,泉州市政府与泉州舰签订城舰共建协议,拨款支持泉州舰科技文化设施建设,并设立泉州舰官兵立功受奖奖励基金,主动为建设我强大海防、维护海洋权益分担责任。四是开展社会化共建活动。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在浓烈的拥军氛围熏陶下,民营企业爱国拥军行为蔚然成风。2002年该市率先成立全省首个民营企业拥军协会,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民营企业拥军协会12个,共有1000多个会员单位。民营企业运用发展成就、科技优势、经济实力和就业资源,广泛开展项目拥军、科技拥军、亲情拥军、岗位拥军等活动,主动接纳安置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7000多人次。驻军部队则在思想政治、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军地实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有力支持了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

共享新成果 落实拥军优属政策

为什么双拥之花长盛不衰?问题在军民共建的发展中得到解答:只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融入新内容、扩展新形势、探索新载体,双拥工作就有了源头活水,就能产生巨大效益。以军人军属权益保障为落脚点,坚持把维护广大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让优待优抚对象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与爱戴,增强军人荣誉感和军事职业吸引力。

一是紧盯官兵需求搞好拥军服务。坚持对随军家属做到“业前保障、免费培训、多方安置”,该市先后对口安置63名随军家属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和专场招聘会,及时发放未就业生活补助金。军人子女优先就近入学入托,在中心市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设立部队子女教育管理站,为远离市区的部队子女提供就学和生活管理服务。把驻军干部住房需求纳入地方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优先安排。配强做优9条拥军公交专线,为军人军属出行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司法拥军常态机制。二是加强工作督导落实安置任务。推行“阳光安置”办法,接收安置381名军转干部,师团职干部全部安排在党政机关,营职及以下干部85%进入公务员队伍。采取“重点安置、多方扶持、自主就业、免费培训”的办法,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每年安置近3000名退役士兵,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100%落实岗位。三是注重人文关怀提升优抚质量。1998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待遇。目前全市优抚对象各类补助平均高出部颁标准近50%。采取挂钩帮扶、纳入低保和新农合等多种措施,及时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和住房困难问题。设立拥军优属慈善基金,用于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遭遇重大病灾临时救助,让他们深切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新时代,新探索,新思路。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在新的市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泉州将继续加大军民共建工作力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作内容,向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更高目标而努力奋斗,为泉州的经济发展贡献钢铁之力……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