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荡、清乡、蚕食、“三光”、囚笼、无人区……日伪军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在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开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灭绝人性的遏制战术,但收效甚微。
日军中将铃木在给冈村宁次的报告中无奈地写道:“无人区……对八路是个打击,但他们分散上山,转入地下,实际力量增强了……表面上,这个地区是一片雪白的,深入扒开一层皮,里面却是通红的。”
赵学芬一家,后来辗转回到山东菏泽老家。在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家乡人民盛情欢迎英雄家人的到来。
“在日军的多次扫荡中,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们。”赵学芬说。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贺新城说,大规模游击战争的展开,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其擅长的大兵团作战方式,以高度分散的配置来对付陌生的游击战争,被拖入持久战轨道。
“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局面之大、能量之巨、战略作用之显赫,远超日军预想……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决定中国抗战前途命运的关键之举。”他评价道。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演变成主战场,抗击了58%——75%的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越打越大,人民军队越打越强:经过抗战,中共党员发展到120多万,军队壮大到120余万,民兵260余万,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2亿。
磅礴力量
1946年7月28日,赵登禹、佟麟阁将军殉国9周年纪念日。北平军民沉痛举行公祭大会,为两位英烈送行。
满眼素白、人群肃立。赵登禹和佟麟阁的灵位被请入八宝山忠烈祠。
新中国成立后,赵学芬终于回到出生地,首都北京。她拿到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编号为“北京字第00080号”,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
没有亲历过战争磨难的人,可能无法完全体会老人内心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战争的切齿痛恨;没有经历过命运沉浮的人,可能难以完全感受老人对中国发展进步的骄傲,对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热切渴望。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程中,中国人民向世人展示出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如无声的命令、隐隐的号角,催促今天的人们继续奋发努力。
9月3日,一场展现中华民族光荣与梦想的大阅兵,将在北京举行。
这将是一个告慰英灵的庄严时刻——今日中国,已站在发展新高度,加快走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这将是一个宣示立场的重要时刻——中国决心与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一道,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中国抗战熔炼出的宝贵精神财富,薪火相传,凝聚起实现国家强盛、维护世界和平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