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互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推进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无缝对接

2015-07-20 16:23:48来源:解放军报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紧盯“用户”需求,邀请“用户”把关,实现了顶层设计、教学科研、质量评估等“生产工艺”与部队需要的无缝对接。

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部队需要和战场需求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院校必须走出“闭门造车”的误区

请“用户”为人才培养把关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推进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无缝对接

■郑道成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吕海华

引子

如果把院校培养的人才比作产品,那么校园就是生产车间,部队就是用户。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紧盯“用户”需求,邀请“用户”把关,实现了顶层设计、教学科研、质量评估等“生产工艺”与部队需要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从这里毕业的大批高素质士官人才活跃在祖国的万里海疆。

顶层设计——

院校有啥教啥是一厢情愿,部队缺啥教啥才能有的放矢

去年11月中旬,20多名来自海军部队的指挥员、高级士官齐聚该校,他们不是来学习深造,而是以专家的身份审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院校应着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部队最有发言权。”该校校长毛国杰介绍,让部队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已经实行了5年。此次审定,来自部队的专家分别对航海、机电等多个专业系的40多个具体专业逐一审查、反复研讨,提出70多条合理化建议。

追溯这一做法,还要从一次尴尬说起。

那年,学校领导到某驱逐舰支队调研,遇到刚毕业的学员李楠。李楠是当年毕业学员中为数不多的全优学员之一。按理说,这样的学员回到部队应该干得响当当,可让校领导没想到的是,李楠却遭遇尴尬,原因是:他在校学习的某型舰炮指挥仪系统,两年前就已经退役。

学到的用不上,急需用的又没教,这一现象在该校引起深刻反思。痛定思痛,校党委认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必须走出“闭门造车”的误区。

人才在院校培养,使用却在部队。采访中,该校一名领导打了一个比方:“地虽是自家的,但种什么样的庄稼取决于市场。教学也如此,培养什么样的人,应看部队的需求。”

随后,该校组织机关人员和教学骨干,走访了3个舰队的80多个单位,在深入了解部队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学校和部队联合审定人才培养方案机制,定期邀请部队领导、部门业务长、士官为院校人才培养出谋划策,分类分级构建人才质量标准,确保人才培养适应部队需求。

“院校有啥教啥是一厢情愿,部队缺啥教啥才能有的放矢。”该校教务科科长许海军介绍,近年来他们在与部队的联合审定中,取消了6个军地通用的培训专业,增设了水声对抗、卫星通信等一批新型专业,开设了雷弹吊装、北斗系统应用等13个新装备培训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不断增强。

焊接是船体维修专业的主要技能。随着新型装备的不断列装,焊接的特种材料越来越多,该校在原有钢板铁具焊接能力培训的基础上,与部队一起,及时制订了铜、铝等有色金属的焊接培训框架。“这些培训内容部队急需,也是我们来学校想学的。”学员张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