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互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推进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无缝对接

2015-07-20 16:23:48来源:解放军报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紧盯“用户”需求,邀请“用户”把关,实现了顶层设计、教学科研、质量评估等“生产工艺”与部队需要的无缝对接。

教学科研——

课堂若是“风平浪静”,学员就难适应烽火连天的战

“雷达参数显示,‘蓝军’正对我舰实施导弹攻击,我方及时进行电磁干扰,最终导弹在我舰右舷约1海里处引爆。”考核组判定:干扰有效……走进该校舰艇电子对抗专业实验室,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演练激战正酣。

设得逼真,才能打得激烈。正在演练现场的教员李锦军介绍,他们不仅在部队引进了雷达对抗数据源,构建了与海军一线部队同步的复杂电磁训练环境,更在部队的严格把关下,遴选出一批实战性强的战术演练课题,增强了课堂的火药味。

课堂若是“风平浪静”,学员就难适应烽火连天的战场。该校训练部部长王永平说,无论在教学内容、授课模式还是科研创新上,学校都邀请部队全程把脉,目的是拉近课堂与战场的距离,推进实战化教学。

据了解,为让授课内容与部队训练同频共振,该校给每名赴部队代职的教员赋予一项“额外”任务:请部队验证专业教材、更新装备数据、充实一批故障案例。

到部队代职期间,舰炮教研室教员牛效兵在验证教材时发现,随着部队装备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舰炮和火控两个专业融合程度越来越高。返校后,他将火控专业知识“搬”进了舰炮专业课堂。

在部队的支持下,仅去年1年,该校就收集新型舰艇和岸勤专业资料890册,立项编写新装备教材40余部,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培训专业。

都说搞科研难,在该校难的不仅是技术关,还有部队审查关。对此,教员邵伟深有感触。前两年,他负责研制的《某型装备模拟训练系统》,在立项审查中就被部队专家亮了“红灯”:其系统在故障检测与排除的设置上存在缺陷,不能突出士官的实作能力培养。后来,他们经过1年时间的研究调整,项目才得以立项。

立项不等于万事大吉。每个科研项目在用于教学或者申报奖项前,都要搬到部队进行检验。《某岗位应急保障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问世后,在某驱逐舰支队试用期间,还是被部队挑出10余个问题。

正是源于与部队训练实际对接,该校研制的60多种训练模拟器,不仅满足了教学急需,还在部队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