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6月15日,记者走进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特教教师杨鸿正指导10多名盲生排练器乐合奏《金蛇狂舞》,迎战今年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二十载的从教路,二十年的特教情,杨鸿凭着一种赤诚,一份热爱,为那些天生残缺的孩子筑巢织翼,激励他们追梦不止。
精心呵护——不让一只“鸟儿”落单
1996年,杨鸿从乐山特校毕业,他说服家人,放弃了在大城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特教教师。
20年前的苍溪特殊教育学校坐落在县东城的一片稻田菜地之中,低矮的瓦房,操场上一个连一个的大坑,教师宿舍的窗户一块玻璃也没有,冬夏通风。“那时只有十几个学生,很多家长不重视残疾儿童的教育。”杨鸿说,招生是最大的难题,每一年,他们都要通过民政、计生、学校等部门,甚至走乡窜户,翻山越岭招生。
“有的孩子残疾了,家长都不愿让外界知晓,根本不管孩子能不能上学,认为只要有饭吃就行。”杨鸿回忆前几年招生的经历。
盲生罗太平出生在石马镇红凤村,家人一直对外隐瞒,孩子6岁多了,周围邻居很少知道罗家有这样一个孩子。“只是觉得家里有这么一个娃娃是丑事,送到离家远的学校,我们也不放心。”罗太平的爷爷说。杨鸿费尽口舌给家长讲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讲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家长仍然不同意孩子入学。开学前,杨鸿又一次来到罗太平家,邀请罗爷爷带上孩子住到自己家,陪读一段时间。杨鸿的真诚感动了孩子家长,他们放心把孩子留在了学校。
2012年,杨鸿借石马场亲友的一次酒宴,请罗太平登台演奏。一曲曲《光明行》《赛马》《二泉映月》等流畅优美的乐曲让群众惊叹,也让周围的父老乡亲认识了这个残疾却很出众的孩子。罗太平的父亲多次感激地说:“谢谢杨老师没有放弃我的孩子!残疾娃娃一样可以成为父母的骄傲。”
凭着杨鸿和同事们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执着,苍溪特殊教育学校现有“三残”学生166人,全县“三残”学生入学率达到92.27%。
敬业奉献——为“鸟儿”织就羽翼
“培养学生生活技能,让残疾学生走向社会能自食其力。”杨鸿说,打造一个盲人音乐团队是他一直的心愿。
为了激发盲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杨鸿常常给学生讲黄裕翔、莎拉布莱曼等中外著名盲人音乐家的故事、播放盲人音乐家经典乐曲欣赏、亲自为学生演奏,音乐美丽的光环感染着每一个视障学生的心灵,孩子们争相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吹吹打打。
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训练的难度很高。“只要吹准了第一个音符,掌握了第一个节奏,你便走进了音乐的大门,你就成功了一大半。”杨鸿常常鼓励学生。为了树立学生的信心,杨鸿选择较易掌握的笛子教学入手。do、re、mi、fa……从每一个音符开始,哪些手指翘,哪些手指压,杨鸿手把手地教;嘴唇如何放置,嘴型如何控制气流,杨鸿让学生逐一感受。学生很快熟悉了音阶,掌握了指法,教室里那些“刺耳”的音乐让杨鸿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