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人物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身边“雷锋”刘崇和 40年风风雨雨公益路

2015-06-18 13:08:02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学雷锋为人民服务还必须有技术、有本领。后来我就一边上学,一边读夜校学习无线电技术,开始走街串巷为群众免费维修家用电器。

入夏以来,重庆市遭受特大江涝灾害,刘崇和组织了2000多名志愿者队员,奔赴万州、梁平、綦江、江津、丰都等区县抢险救灾,义务为灾区群众抢修抽水机、打谷机、治疗疾病、搭建住房。在救灾活动中万州龙宝村村民李贵清老人的房屋在风雨侵袭下严重损坏,家里所有东西都浸泡在了水中,一家老少无处安身。刘崇和知道后,马上带领队员冒雨帮助李贵清全家维修好了房屋,装好了家具,李贵清老人全家感动得热泪盈眶。队员们还不顾生命危险,从洪水中抢救老人和小孩,有的同志看老人身体虚弱,还把自己身上的衣物脱下来给他们穿上。服务总队四处奔波活动,发动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宗申分队、泰正分队、隆鑫分队,华宇分队等和社会力量为灾区捐款捐物达50多万元,刘崇和先后组织志愿者向灾区困难群众捐款达2000多万元,他为了解决学雷锋服务总队的办公场地费用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经费问题,刘崇和先后两次将母亲留给他的门面(30平米,杨家正街79号)和他三哥给他在2002年买的四室两厅(南方花园)的房屋卖了,所得到的资金全部用于服务总队的活动经费和办公费用。

\

刘崇和获得的荣誉

\

刘崇和这个名字在山城重庆所代表的意义已不单单是一支性氏,而是一种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象征,一种助人为乐,奉献友爱精神的象征,许多人都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参与到了社区志愿者义务服务活动的行列中。30多年来,他们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慈善家、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国学雷锋标兵、四川省职业道德标兵、重庆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作为对他工作的肯定,市政府奖励了他们一辆印着雷锋肖像的服务车,他们常开着这辆车穿梭在边远贫困山区和居民生活社区为群众服务,他说,“我热爱这个事业,我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永不停步。”

附:刘崇和记忆中的三件事

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主要有三件事情。

一是母亲的影响。由于家庭历史原因,我爷爷当时是国民党高参(中将)黄埔军校教官,也是一名起义将军,他为和平解放大西南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邓小平、刘伯承找到我爷爷去说服的杨森部队和罗广文部队投诚,这样才没有打大仗,才没有牺牲更多的战士和老百姓,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父亲因为爷爷的历史背景而被牵连入狱,作为一名教师的母亲也因此丢掉了工作,全靠母亲上山割牛草卖了钱,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有一次,我同母亲一起上山割草,由于肚子太饿了,我就到农民地里挖了一个红薯来吃,被母亲看见了就狠狠地批评我,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件事我印象很深,受到的教育很大。母亲经常给我讲雷锋的故事,使我走上了学雷锋的道路。

二是全国人民学雷锋。由于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加上学校、社会和母亲的影响,学雷锋见行动蔚然成风,我也习以为常地为群众做好事,在左邻右舍中担水扫地都是常事。有一位邻居周婆婆是孤寡老人,我从很远的地方担水回来送到她家里,感觉很开心,我就多次地对母亲说,我又为周婆婆做好事了,还把详细经过讲给了母亲。这时母亲很生气就把我叫到身边说,在学校老师一天都在教你们做好事,你做了一点好事就沾沾自喜还到处和人说,你看雷锋叔叔做好事从来不说,你这样做很不好。从此我做好事也不留名了。

三是学雷锋要有技术。有一次,我在街边看到一个老大爷,背着一只半导体收音机来修理。当时的收音机值80元,在那个时候相当于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维修师傅却要20元修理费。结果维修师傅打开盖子,用烙铁焊了一下,几分钟就修好了,感觉很神奇。老大爷说这是陪一位瘫痪在床的老大娘的收音机,想减免一些费用,维修师傅坚持不让,老大爷流着泪掏净了全身口袋,加上零钱才凑足维修费,这个印象给我太深刻了。

我开始意识到,学雷锋为人民服务还必须有技术、有本领。后来我就一边上学,一边读夜校学习无线电技术,开始走街串巷为群众免费维修家用电器。后来,由于群众生活改善需要维修的电器数量激增,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在时任团市委书记罗素芳和张轩副书记的大力支持下,他着手组建了全国首支只学雷锋青年服务队,从那时起学雷锋走上了科学化、技术化、团队化的学雷锋群体,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