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社区居工
刘崇和同志在社区服务实践中注意仔细观察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群众需要什么,他都一一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回到队里与队友们商议如何做好这些社区服务工作。为了及时掌握社区群众的需要,他在总队专门安装了两部社区便民服务电话,并向各社区发出了“有事请找志愿者社区服务队”的海报和服务卡,该信息发出后,请他上门服务的电话响个不停,登门求助的群众络绎不绝,有的请他们维修家用电器,有的请他们疏通管道,还有的请他帮忙寻找走失的小孩子、调解邻里纠纷等等。特别是到工休日和节假日,他就更是应接不暇。
1982年,市委副书记徐庆汝看望刘崇和带领的青年服务队
较场口区中心路275号居民王淑珍身患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卧床不起拒绝治疗。刘崇和对她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动员她参加了“社区志愿者社区服务队较场口分队 ”,老人生活充实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同时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大大好转。从此,她经常以自己的事例向群众宣传“赌博”的危害性,教育人们不要受了不良思想的毒害。后来老人成了较场口社区志愿者服务分队的骨干。刘崇和和分队长陶元喜在双碑社区建立起了第一个社区广播宣传站,每天早、中、晚播三次,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播站的播音、稿件采写、编辑等工作都由社区志愿者担任。他还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志愿者编写了《志愿者社区文明用语》、《学生文明用语》、《窗口行业文明用语》、《社区服务用语》《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宣传资料》、《雷锋精神永恒》等系列丛书,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内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
1982年重庆日报:闪光的精神
为给特困职工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他还在特困企业“重庆特殊钢厂”建起了社区文明服务一条街,并制定13条规章制度,比如不能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不能出现短斤少两行为,开展送货上门活动等。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刘崇和先后在渝中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与居委会委员一起发动青年志愿者开展爱护社区生活环境活动,在小区内打扫清洁,种植花草树木,并发出倡议,散发宣传资料等,使很多居民小区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1984年,刘崇和慰问长期照顾的孤儿,送去60台收音机和儿童玩具
为民服务的热情永不衰竭
刘崇和同志坚持志愿服务37多年时间,为民服务的干劲却永不衰退。近年来,服务总队又在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服务活动中,走新路,开蹊径,摸索了很多新的经验。服务总队进入到各个住宅小区,在小区内设重点服务如市敬老院、孤儿院、歌乐山红军院、干休所、白市驿镇敬老院、特困企业——盘溪造纸厂和重棉六厂等长期定时、定点开展义务服务,解决实际困难。
1985年,刘崇和为群众义务修理电视机
多年来,他们精心照顾孤寡老人、烈军属、残疾人26人。其中精心护理孤老烈属张得芳老大娘十年之久;为孤寡老人徐志坚老人挑水,一挑就是整整八年,为八十七的巫大清孤老太太修房补漏至今,为瘫痪八年的徐树荣老大爷翻身、洗澡、换衣、洗刷达七个春秋;为患癌症的孤老刘淑君送药品、营养品,使老人多活了六年;把跌伤的陈于祥老人送到医院治伤、挂号、拿药、付款等。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刘崇和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烈军属、残疾人达。今年6月份他和分队长卿孙碧同志了解到我市荣昌县敬老院急需一批生活物资和养老金,经过多方筹集,终于为敬老院筹得了68000元的现金和一批生活物品,解决了老人们的燃眉之急。刘崇和同志还是残疾人的贴心人。他为彭县白鹿乡瘫痪多年的杨义成组装了一台收录机学习科学种植知识,满足了杨义成的心愿。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1985年育才中学为刘崇和颁发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