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警地共谱和谐曲 双拥花开暨阳城

2015-07-23 13:42:46来源:法制网
江苏公安边防总队江阴边检站,他们多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着爱民固边战略,不仅成功探索了警地融合式发展新路子,更成了江阴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和“金字招牌”。

党建汇集凝聚力,口岸流动党员倾诉:“有了家的感觉”

  “以前在码头打工的业余生活十分枯燥,白天干活,晚上就是凑在一起打牌、喝酒,浪费了时间不说,同事之间感情也没能培育起来。现在好了,有了党员之间,大家有了精神追求,和年轻的官兵在一起有家人的感觉,日子过得有滋味了。”在江阴打工近5年的山东籍党员徐建明师傅感慨地说道。2012年4月,江阴首个口岸流动党员之家在江阴中船澄西船厂正式成立。

  随着江阴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涌入江阴口岸的外来流动党员逐年增多。流动党员无活动场所可用、无制度规范可循、无组织生活可过的现状,是摆在这个站党委面前的一大难题。这个站党委不等不靠,把码头综合警务室建成“流动党员之家”,自购书籍、报架,订阅了报刊,把散布在港区劳务公司的流动党员,集中建设了码头流动党支部,由执勤片警任书记,企业老党员任副书记。出台《流动党员参加活动流程》,制作了流动党员联系卡,实现了流动党员和官兵党员同上党课、同过党日、同温入党誓词。

  今年4月,26岁的河南籍预备党员朱民菁将一份入党转正申请书交给了流动党员之家,他激动的说:“我2013年就在老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外流动多年,与党组织相隔千里,人就像水上浮萍没有根。今天边检站党委帮我完成了入党心愿,真是回到家了!”谈起流动党员之家,朱民菁内心充满了千言万语。为提升流动党员管理的科学性,这个站先后出台了定期组织生活、申请准入、帮扶救助、法制培训、法律维权等九项工作机制,主动协调解决流动党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其提供法律帮助、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

  流动党员之家成立三年以来,这个站在原先苏南国际、港口集团等五家流动党员党支部基础上,在口岸所有的23家码头企业,以及12家涉外新经济社会组织中设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800余名流动党员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截至目前,流动党员之家已累计开通边检救助热线200次,提供法律援助80次,协调各方关系,追讨拖欠工资、工伤等补偿金达30万余元。为此,江阴电视台还专题以纪实形式探索了流动党员之家背后的故事。

爱心融洽鱼水情,驻地百姓感叹:“有你真好!”

“叔叔,今年夏天我还要到你们这里来,你要记得给我讲董存瑞的故事哦!”每当假期来临,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老家赶来江阴与父母团聚。这个站积极发挥部队优势,与驻地政府联合开展“关爱小候鸟”活动,将来自四川、云南、安徽等11个省份的新市民子女接进警营,与“小候鸟”们一起读书、做游戏、讲故事,让他们近距离体验警营生活,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意识。

  为充分发挥边检爱民特色,这个站以爱民固边战略活动为载体,积极投身于“爱心献功臣”、“慈善一日捐”、“美化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每年走访慰问10余户军烈属、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家庭,累计参加城市卫生美化活动40余次,组织官兵参加无偿献血40余万毫升,多次获得市血站的表扬,真正把警民共建活动开展到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心中。这个站先后被无锡市政府评为“军民同心共建幸福家园”先进单位,监护一中队被无锡军分区表彰为双拥模范营(连)先进单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变的是一茬茬陌生的面孔,不变的是那份真挚的助学情。”去年11月21日,正值老兵退伍的日子,边检站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江阴夏港街道的24名师生代表走进警营,专程看望这群即将离队的官兵。这是他们第一次走进这个神秘的绿色警营,也是最后一次看到8年来一直默默资助他们的官兵。“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当晚的联欢晚会上,24名师生用稚嫩的歌声唱出了内心的感激,唱出了多年来深深的助学情。

  2008年,在与江阴英桥国际、江阴市特殊教育等学校联合开展的“托起一片蓝天、情系贫困学子”助学活动中,这个站主动深入口岸辖区,走访困难儿童、特困家庭,设立了“春风行动”助学专用基金20万元。8年来,这个站官兵先后累计捐款达30余万元,与40多名困难(残疾)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担当“警察爸爸”、“警察妈妈”、“一帮一、多帮一”等多种形式真情扶助,让诸多贫困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边防官兵省吃俭用汇集成拳拳爱心送给村里的孩子们,奏响了新时期军爱民的感人乐章,是当代边检官兵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夏港街道党委书记顾和生对边检站的助学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徐方)